跳转到正文内容

舒圣祥:维修性拆除本质是包庇性严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30日12:41  重庆时报

  经过持续2年多“拆迁”与“保护”的拉锯战,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终究没能逃脱碎为瓦砾的命运。消息爆出后,东城区文化委向北京市文物局递交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考虑到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也表示,拆除是由于建设单位为防止房屋在过节期间出现险情,而提前对房屋进行的“落架维修”,是维修前的一种“前期筹备工作”。

  早在2009年,梁林故居被拆一事就因引起舆论哗然而被职能部门干预叫停;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推动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梁林故居明确列为新发现文物项目;东城区文化委主任李承刚公开表示,在居民腾退完毕后,这个院子将得到最大程度地恢复修缮。如今,面对在春节期间悄然变成一片瓦砾的梁林故居,社会公众出离愤怒,开发商未经报批擅自拆除梁林故居的行为,不但未遭任何惩处,相关部门反倒专门为其打造了一个名叫“维修性拆除”的年度新词。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字典里,维修和拆除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这应该只是一个常识。另一个简单的常识则是,所谓保护文物,绝不是先将真的建筑拆个稀烂,然后再在原址修建出一个现代化的假古董。在相关文保部门看来,“最大程度的恢复修缮”居然和“最大程度的拆除损毁”是一个意思,甚至拆除殆尽也可以解释成维修前的一种“前期筹备工作”,这真是史上最黑白颠倒的狡辩。再这样“保护”下去,子孙将来哪还能见到真文物呢,还不都是废墟上的赝品?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梁林故居已经不复存在了,就像梁思成当年竭力维护的北京古城墙已经不复存在了一样。如果在擅自拆个精光之后,再让纳税人出一大笔钱,以“保护”的名义重建梁林故居,除了增加GDP和相关部门的文保拨款,其实毫无意义。梁林故居已经没法“保护”了,接下来梁林故居最大的关注价值其实是在于,它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榜样”?是被开发商作为成功的榜样大量复制,还是被相关部门作为失职的榜样督促履职?某种意义上,梁林故居的后续演绎,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建筑文物的命运。

  从现在的境况来看,公众没法不感到悲哀。虽然《文物法》明确规定,文物建筑即便要迁移和拆除,也必须在征得政府和上一级文物部门的批准后才能进行;虽然明摆着梁林故居是被拆了,而且是在未曾报批的情况下借着春节悄悄拆了;但是,拆了就拆了,不仅没见到文保部门采取法律行动,甚至连文保部门的愤怒都没见到。相反,开发商擅自拆毁文物建筑,被文保部门解释成“为了紧急抢险”的“维修性拆除”。这不得不引人猜想:拆毁梁林故居虽未曾报批,但谁敢保证没在茅台酒和过年费中得到默许?

  面对梁林故居已成一片废墟的惨状,文保部门挤不出一句狠话、一滴眼泪,相反却像开发商的公关经理一样,为其想尽说辞粉饰罪行。于是,相关部门所谓“将要依法进行查处”,事实上早就披上了包庇的外衣,所谓“维修性拆除”,其本质不过是“包庇性严查”吧。

  舒圣祥(湖南  注册会计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