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侯梅新:“用工荒”值得广东各级政府警醒

  ■侯梅新

  据《羊城晚报》报道,和往年一样,今年许多工厂都遭遇了“用工荒”,尽管企业各显神通,涨工资、派红包、发奖金、送补贴,也很难招满人。不仅工厂招工难,保姆、护工也难请,平常看护40-50元/天,过年开出200元/天也鲜有人问津。

  “民工荒”直接考验企业主,但是企业主习惯了就好。或者提高售价,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下游,或者调整经营模式,比如外包工序,或者引进新设备,以减少雇佣成本,每间企业、每个行业情况不同,会有不同的最佳策略。实在无办法扭转颓势,要果断关门歇业,千万勿因用工成本上升致亏而硬扛着。

  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会有上下起伏,可以等机会,劳动力成本只会越来越高,不可能调头向下。见势头不对,及时止损是最优选择。或者搞搞其他投资,或者再出去找工作,反正现在找份工作不难。

  倒是看起来事不关己的广东各级地方政府,值得警醒。按照以往的思维模式,民工留在家乡就业,不下广东,减轻广东的社会管理压力,应该拍手称庆才对。其实应该反过来设想,假如广东是一个独立体,过去三十年会对外来民工全面封堵吗?显然不会。违法犯罪的外来人口较多,受聘当保安的也是外力人口较多,相互抵消。那些雇佣外来工的企业所缴纳的税费,就是广东地方政府的净利润。

  过去广东之所以经济发展在国内名列前茅,无非依仗沿海港口和毗邻香港,毗邻香港帮助尤其大,从三个经济特区的比较可知。毗邻香港,使得广东在贴近海外市场和引进海外制度经验方面,占尽优势。产业优势是因,外来工流入是果。毗邻香港的优势经过三十年利用,已经触碰到意识形态的天花板了,而远离内地人口中心、政治中心的弊端越来越显著。

  远离人口中心,使企业的用工成本和内贸物流成本都处于劣势,不利于制造业,“民工荒”就是表现。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远离政治中心,则不利于发展金融和文化产业,可资参照的国家是法国。

  广东的短处,前些年政府已经有所觉察,对策是由向香港学习改为向北方学习,发展重化工业,但是十年下来也就汽车产业比较争气,光一个汽车产业,撑不起广东经济。企图引进大型央企未成,三十多个省市都盯着央企,争相抛绣球,怎么轮得到广东?广东在上面要人脉没人脉,要资源没资源,如果打分的话,全国的平均分都达不到。

  劳动力是流动的,企业也是流动的,区域经济最终比拼的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可是广东干部更廉洁吗?不见得。理论水平、文化程度更高吗?不见得。由于毗邻香港,广东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也许优于内地,但是光思想解放还不够,还要有胆量敢于实施。三十年前广东干部确实很大胆,因为一穷二白,机会成本小,现在富起来了,牵挂多了,胆量就小下去了。行政增效潜力从哪里挖?

  无需廉洁、无需能力、无需胆量,只需要领导的决心,下定决心减税、减费、减少行政干预。只要“三减”,那么无需借助外来工带来的人口红利,也能够发展经济,正如“亚洲四小龙”所走过的道路。做得到“三减”,那么用工荒就让它继续荒下去好了,否则“人去楼空”,等着被内地其他省份超越吧。

  (作者系媒体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