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社论:公车限行旧闻成新闻背后的民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9日02:34  新京报 微博

  ■ 社论

  如果说四年前提出没有“约束力”的“倡议”,还情有可原,那么4年之后继续满足于这样的“倡议”,就显得力度不够了。要把公车改革落到实处,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拿出有“约束性”的举措来。

  “政府机构公务车每周少开一天”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民热议,很多网友关心“谁来监督政策的具体实施,谁来惩罚”。央视也对“公车限行”高度评价,认为“这绝不仅仅是节能减排的事情,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恐怕也是一种政府思路的转变”。

  不过,来自发改委以及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说法称,这只是一个倡议,并不具有约束性,“今后可能会出细化的工作计划安排”。更有媒体指出,公车限行其实并非首次提及,早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多个省市也曾大力推广,但大多最终不了了之。

  4年前就已出台的一项政策,如今又以“新闻”的方式引发公众关注,多少显得有些扎眼。公众之所以会将“旧令”当“新政”,至少说明两点:一是公车问题和4年前相比没有太大改观,公众看不到有这样的制度在发挥作用;二是对制度层面的强制性推动,翘首以待。

  而这两点之间,多少有些因果关联。其实,除了2008年国办印发的要求公车轮休之外,多年以来,各地不乏关于公车限行的种种地方性规定。甚至每年的法定节假日,很多地方政府都会明文规定“封车”。至于一般性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内部与公车限行有关的规定,更是屡见不鲜。

  但可惜的是,这些规定大多止于“文牍旅行”、层层转发,而缺乏“约束性”的举措。这样无“约束性”的规定,即使一遍遍“倡议”,言之谆谆,又怎么可能管得住公车?

  这样的情形不应再持续。公车年年“限行”却年年“行而不限”,不仅会让公车的问题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还会让政策“弹性”日渐增大,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每周少开一天车”的《方案》纵然不完善,但既然已经“倡议”了4年,为何不进行相应评估,增强约束性,并因势利导,辅以更加细化、操作性更强的配套措施,以制度的力量推动实施,并确保其连续性呢?

  如果说4年前提出没有“约束力”的“倡议”,还情有可原,那么在4年之后,公车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公车改革也已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还继续止步于这样的“口头倡议”,就显得力度不够了。

  政府每一次治理公车消费的努力,都会引发民众的高度期待,这样的舆论底色,其实正是政府推进、深化公车改革的良好契机。而要把公车改革落到实处,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如央视评论所说,转变思路,拿出真有“约束性”的举措来。

  相关报道见昨日A04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