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鲁宁:预调货币政策将成宏观调控常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0日00:00  北京青年报

  央行2月18日晚间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经此番调整后,国内大型银行存准率为20.5%,中小型银行为17%。

  此次调整并不出乎业界意外,但比市场观察人士估计的出手时间要早。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的经济状况值得关注,“要见事早、动作快,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此次央行小幅下调存准率,可以视为对国务院要求作出的快捷回应。

  1月份经济数据不太理想,去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已作出了预判。本月上旬,国家统计局在公布1月份经济数据时,只公布了CPI和进出口数据,而没有涉及GDP、税收、财政、就业等关键数据。

  这样的“遗漏”可谓用心良苦,因为1月份涉及元旦和春节,实际有效生产时间甚至不足半个月。不太理想的数据既包括节日因素,亦包含经济运行的内部因素和国际因素,二者互相交织缠绕,很难就各自权重作出区分。为避免放大业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把1月份的大部分数据先“存”些日子,选择合适时机,譬如公布季度数据时再“打包公布”,也未尝不可。

  今年1月份新增信贷投放只有7381亿元,而去年12月央行已下调过一次存准率。这说明,一方面开年后,企业观望气氛加大,投资放缓导致信贷需求有所萎缩;另一方面,银行资金面依然趋紧。1月份国内银行存款余额实降8000多亿元,就很能说明问题。

  此外,基于今年元旦、春节在同一个月,使1月份成了企业存款提取的高峰月,年度奖金、福利、工资都得在春节前结清,致使今年1月国内企业存款骤降2.4万亿元。

  考虑到1月份银行存款和企业存款出现了“双降”,而从本月上旬起,各类企业亦陆续复工,至上周末,企业经营活动基本恢复到了节前水平,如此一来,资金短缺矛盾将逐周甚至逐日放大。若拖到3月中上旬,等公布完2月份的经济数据后再采取措施,很可能矛盾已非常突出,调控成本和难度肯定将陡然放大。因而,提前小幅下调存准率,乃货币政策“见事早、动作快”的具体体现。而本次微调要到2月24日才生效,却特意在2月18日就提前发布预告,无疑要为企业预留出七天申请信贷的准备时间。

  由于一季度数据不会太好看几乎已可提前锁定,意味着从二季度开始必须持续“保增长”。而保增长要“弹药”,在央行此前已悄然停发央票(收紧流动性的另一货币调控工具)的前提下,主要的“弹药生产商”就是动用“存准率杠杆”。

  2008年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国内大型银行法定存准率为15%,基本处于防范存款挤兑风险的“优秀水平”。如果以此作为可供“弹药”的参考基数,以每次下调50个基点测算,至少可连续新增“弹药”共11次。可见,只要市场确有释放流动性之持续需求,央行随时皆可动用“存准率杠杆”,回旋余地十分充裕。

  笔者相信,以去年12月5日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首次下调存准率为起点,“预调”货币政策将成为宏观调控的常态。作出判断,并非出自简单的经验加感性思维。这几年,原先“各自为战”的部委间经济运行数据监控平台均已打通,软硬件及监控平台运行能力大幅提升,监控队伍水平大幅提高,为“见事早、行动快”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尽管舆论对今年经济走势仍有争议和担心,但有了预调意识和手段,又拥有充足的“弹药”可供使用,中国经济“保八”应该没啥可担忧的。鲁宁(上海 学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