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求爱不成,2011年9月17日下午,合肥某中学17岁中学生陶汝坤强行闯入民宅,将打火机油泼向16岁的少女周岩,将其烧成重伤。此事经网上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
因为施暴者的极端冷酷和暴虐,受害人出事前后两张照片的对比之强烈,一起因爱生恨的恶性案件就这样点燃了公众的怒火。往怒火里添油的,还有施暴者的家庭背景,和警方疑似的不作为。
据媒体披露,施暴者陶汝坤的母亲是合肥市规划局某处处长,父亲现任合肥市审计局办公室主任。愤怒的人们很难知道,在官场序列中,这个“某处处长”和“局办公室主任”究竟是个什么样层级的职位,或者他们原本就对这样的细节问题不感兴趣,只要施暴者出生于官宦之家,其言行契合自己关于官二代的想象就已经够了。
在公众关于官二代、富二代的想象中,这一群体目无法纪蔑视规则,自我中心恣意妄为,而且根本没有敬畏感。公众同时认为,官、富二代几乎受到了全面的呵护,哪怕进入公共领域,官、富二代的特有身份也常会使正常的事情变得诡异起来。而环顾身边,不得不说,公众的这种想象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事实,很多时候会被现实所一一验证。醉驾飙车少年的漠视生命,“我爸是李刚”狂言中的骄横与傲慢,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录中的权力阴影,都在说明公众关于官、富二代的想象并非没有依据。在权力和金钱至上的氛围中,离权力和金钱越近的人,越容易受到侵蚀,原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本案中,媒体披露的陶汝坤的事后所言,无论是威胁不许报警,还是以父母身份作为恐吓之资,毫无疑问都和公众想象中的官二代一一合拍。而警方长期不作伤情鉴定,导致这起惨烈的伤害案久久不能进入司法程序,更在让人怀疑施暴者的家庭背景可能会成为案件侦缉、审理过程中一个无法忽略的因素。
幸运的是,合肥警方对相关质疑进行了及时的回应。除了透露陶汝坤自去年9月18日以来,“一直羁押在看守所,并未被取保候审”的情况之外,警方称,未能及时鉴定伤情的原因是由于受害者长期住院治疗,且病情不稳定,近期警方已对其伤情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出来后,将对外公布。警方的解释,应该说在法理和人情上并没有明显的破绽。易言之,即使陶汝坤的官二代身份可以完全得到确认,但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身份究竟会对整个案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其实还并不确定。随着伤情鉴定报告的出具,此案不出意外将很快进入司法程序,案件能否得到公正的审理,那才是所有关心正义能否实现的人应该着力的目标。
和许多类似事件一样,少女毁容案也导致了舆情的分裂。一方将当事人“标签化”,而在另一方看来,这只是一起普通的个案,案件与当事人的身份无关。这样的争吵在很多时候并非全无意义,它起码能够促使我们思考“标签化”的成因,至少可以提醒我们,需要马上建构一个将当事人行为与其身份自动切割的机制。
然而有一点当下毋庸置疑,即这样的争吵对受害人及其家庭并无多少实际的价值。由于陶家垫付了33万元之后拒付费用,周岩面临无钱救治的窘境,更可怕的是,据家人透露,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周岩已经精神失常。在这样一个节点上,所有关心此事的人,能否暂时放弃分歧甚至分裂,停止责骂和仇恨?毕竟当下赶快对受害人及其家庭给予物质救济和精神抚慰才是最重要的。
担当这个救助重任,政府责无旁贷。不论合肥是否实施了全民医保,也不论医保基金的补偿对救治周岩是否只是杯水车薪,当一个花季少女因为无钱而不得不放弃治疗时,无疑都是保障制度缺陷的暴露,政府理应为这一缺陷埋单。政府之外,施暴者家庭更不能推诿,是否及时救助受害人并取得其一定谅解将是最后量刑的重大考虑因素。除了政府和施暴者家庭,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救助也是可以期待的一股力量。
施暴者该当何罪,这是法律的事情,而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可以使社会少一些暴戾,让人心多一点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