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涵:异地高考方案应公开征集民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5日02:29  新京报 微博

  ■ 观察家

  政府、专家和民众的视角,其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作为一个牵涉多个群体利益调整的新政策,应创造条件让这些群体公开表达。

  3月3日,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用不了10个月将公布。袁贵仁称,异地高考也不意味着完全开放,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

  异地高考改革方案10个月内(年底前)公布,无疑给公众吃了一颗定心丸。此前,教育部曾不断放出研究异地高考的信息,但对于方案最终的命运,公众一直心怀忐忑。而10个月期限的明确,终于让人看到了具体的时间表,而“有些省市确实存在难度的,教育部将具体‘协调’”的表态,也让人看到该方案摆脱了“地方自觉”的软约束,上升到国家主导的层面。

  然而,尽管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已进入“最后冲刺”,但公众对方案的具体内容,还不得而知,这就让公众对方案是否合理、公平,产生几丝疑虑。固然,从去年1月以来,教育部门对方案进行了大量调研、对接和征求意见的工作,不过,这样的内部决策过程,还不能完全代替民众的参与。毕竟,政府、专家、和民众的视角,存在着很大差异,作为一个牵涉多个群体利益调整的新政策,应创造条件让这些群体公开表达。

  显然,异地高考改革方案的关键点,在于“条件准入”,什么样的条件是合理公平的,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以及外来人口中的各个群体,显然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异地高考的“准入条件”或许可以“严”一些,但“严”到什么程度,高考名额该不该有限制,社保、纳税、住房、学籍等哪些应作为参加异地高考的优先条件,各个群体肯定会有各自的理由,把这些理由摊开了,接受数据、事实和民意的检验,最终将有利于化解矛盾争议,形成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大家都认同的方案。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中央再三强调的。政府部门的决策,不能简单告诉民众一个结果,而应让民众看到决策的过程。此前,无论教改纲要,还是校车新国标,教育部门都曾向社会征集民意,对于同样涉及到民众切身利益的异地高考改革,也应该继续坚持民意征集的程序。

  更该看到,异地高考改革方案,无论怎么设计,都必然意味着一部分人利益的调整,所以,它至多是个“有限的公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异地高考难题,教育部门需要对总体的高考改革早做筹划,向公众公布时间表,如此,异地高考,才不至于成为困扰,高考公平,才能真正实现。

  □韩涵(媒体人)

  相关报道见昨日A06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