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
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在总理的报告中,改革一词接连出现了68次,一如既往地展现了中央对于推进改革的重视。
广东是靠改革起来的,改革是广东的根,是广东的魂。总理提出今年在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六项改革,包括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这些涉及经济、行政等领域的改革对于广东来说,是当仁不让应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仍然需要“闯大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尤其是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广东理应当先去趟过“深水区”,先去“闯大关”。这是历史和时代所赋予广东改革群体的责任,也是广东的荣光。
当然,改革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的。如果容易,当年又何须“杀出一条血路”呢?近年来又何须解放思想呢?正是由于改革面临着种种难关,才需要中国涌现改革家、改革者,需要有地方能够勇于、善于担当改革重任,为中国改革之前途与命运鞠躬尽瘁。那么,当前真正阻碍改革的难关是什么呢?既得利益格局。
汪洋书记昨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解决利益格局影响改革的问题上首先是要从党和政府头上开刀,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真正是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那些小部分人的利益,那么我们的改革就会往前迈出最关键的步伐。如何从党和政府头上开刀?首先就是要限制公权力的边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政府管该管的事情,而那些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则应当交给市场,从而使市场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限制、完善的突破口,就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改革是多层次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与温总理提出的重点领域六项改革相辅相成。转型升级是要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把经济结构调整到位,把发展方式真正转变过来。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来看,经济体制改革还远远没有到完成的地步,还有很多深层次矛盾未予解决。这些矛盾尤其是计划管理思维的尾大不掉,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市场经济的走向,并且人为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集团。广东该如何应对这些矛盾,如何为中国改革再次试水探路?此时,空谈口号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把改革坐实,能够使广东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因此而否定市场经济的大方向。30余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早已无可辩驳地证明,市场经济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走对了就应当坚持。改革难,难就难在认知不清,行动不力。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改革的批评,有批评很正常,任何改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但不能因此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改革,不能因此就要开历史倒车,要求回到计划管制年代。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68次谈改革,有力地说明改革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主题词,是当前的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不仅有改革大方向的指引,也有具体制度改革的部署,需要各级领导认真学习,高质量地实践。
拿出具体改革的行动,广东已经开始,但这个开始的力度还需要更大一点,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对于改革走向成功的底气,在改革事业上更给力一点。大家都给力,广东才能更有底气当好中国改革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