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昨天的记者会引起海内外潮水般的关注。他对所有问题的不回避,给中外舆论带来信息的浇灌。温家宝的记者会得以开成昨天的样子,这本身就是中国政治运行更与时代呼应,改革不断有收获的结果。
温总理昨天讲了政府工作,也谈了一些个人抱负和感受。他或许可以为中国最高层打开一扇面向公众的精神窗口。人的情感总是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他的位置,温总理对人民和历史负责的自觉,既是个人的,也是执政者集体的。
那么多敏感问题一股脑提给总理,说明今天的中国的确不那么简单。改革需要激情,更需要符合国情的运筹和作为。多说改革比少说改革好,多落实改革比少落实改革更好。但正如温总理所说,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
温总理履任九年,从他的肺腑之言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位中国政府首脑的艰难。中国的所有位置都不容易,极限般付出的故事数不胜数。但位置越高,责任越重,被误解的机会也更多。
整个中国政府,或者我们通常所说那个“权力”所肩负的责任,其实就是温总理个人履职艰难的放大。这个权力要管理好、照顾好13亿多的人民,面对数不尽的、似乎都有道理的集体甚至个性化要求。在遭到大量误解和指责的同时,其实每一层级的政府,或许都有一肚子道不尽的酸甜苦辣。
温总理昨天细数了本届政府成功推动的各项工作和改革。习惯了总是看到变化的中国人,大概仍觉得不过瘾,我们的确很希望中国能用一只篮子痛快地装下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我们有理由对改革仍然“没有改到位”而抱怨,并让这些抱怨转化为对政府继续改革的鞭策。
从理想主义的角度看,没有绝对好的政府和执政者,只有对他们做得更好的期待。这样的评价方式正在进入中国舆论,深刻影响公众同执政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前两天薄熙来在两会上对个人问题的坦率回答,到温总理昨天的一些个人感情流露,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政治的顶层已经开始与社会的多重关心互动,政治的个性化空间在扩大。妥善把握好这个动向,会增加中国政治与社会的贴近性。
温家宝昨天说出了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的警世之言。类似中国民间的警言从国家总理口中说出,这代表了中国社会和执政者的忧患这些年一直没有关闭。
昨天互联网上对温总理答记者问的各种评价相当开放,这样的互动也达到了新中国政治史上的最高峰。我们认为,这个变化也是中国政治运行机制边走边改的典型细节。
中国政改的参与者正从执政集团扩大到中国全社会,中国上下都对这个新局面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中国过去的一些政治禁忌在松动、改写,而各种轰动形成得快,消散得也快,社会对稳定的感受在逐渐变得不那么抠细节,也不那么大惊小怪。
为温总理表示要坚决做好“最后一年”而鼓掌。我们愿意相信,恪尽职守是换届之年绝大多数中国官员的共同心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