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娄士强:血液“透明”献血者才会放心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因为无偿献血却要有偿使用,关于血液价格核算与成本公开的讨论由来已久。近日,一名来自山东曹县的病人,因“熊猫血”的高昂价格而危及生命。事件一经报道,再一次引发了血液成本能否公开的讨论。

  在媒体的追问下,作为全省输血行业业务和质量控制中心的省血液中心没能给出明确的答复。对于公开血液成本的要求,相关人士含糊地表示了隐形成本的存在,却不愿透露具体情况。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血站制备血液包括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能够清晰列举出使用的设备或检验的项目。血液成本核算无非就是总结一下每个细小环节的花费,在此基础上做一次小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加法运算。

  很明显,血液成本的公布不是孟子口中“挟太山以超北海”的壮举,不存在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那么隐匿成本的目的就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尽管血站一再强调不存在依靠血液盈利的情况,但因为血液成本的不公开,使得这一回答显得苍白无力。

  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的过程中,省血液中心的有关人士曾经提到新引入的核酸检测,并指出仅这一项就增加了近百元的成本。但新增项目的出现并没有带来价格的变化,于是就产生了两种可能,要么是血液中心正在做“赔本买卖”,要么就是之前每二百毫升的血液存在近百元的收益。

  在质疑声中,“国家规定”被当作无懈可击的挡箭牌,省血液中心始终坚称送到医院的血液价格的“收费标准都是严格按照管理部门规定的”。似乎按照这种说法,只要不超过规定的费用价格,就没有公开成本的必要,强烈的社会呼声也成了可以被忽略的对象。

  众所周知,血站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机构,这也是血站自身不断强调的,建立的目的就应该是服务于民众,其正常运转也是建立在社会公信力的支持之上。于是,知悉血液成本是公众应该享受的权利,在现实中却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与“郭美美事件”对红十字会以及慈善事业的冲击相似,隐匿成本的行为也给血站的工作造成阻碍。最直接后果就是一些曾经热心于无偿献血的人心灰意冷,他们用行动表达不满,结果便是“血荒”频繁爆发于全国各地。如此往复,便可能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我们期待热血流淌、爱心洋溢的事业能够在制度上实现最大的透明,让公众看个明明白白,让“以血养站”的传言止于真相公布,让恶性循环的血荒止于成本公开。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