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想斌:决不应鼓吹仇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8日07:37  汉网-长江日报 微博

  □ 马想斌(西安 媒体人)

  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名患者持刀砍死一名27岁的实习医生,还造成三人受伤。此案曝出后,在腾讯网的一个6161人参与的调查里,4018人表示高兴,占到65%,表示愤怒、难过和同情的,分别只有879、410和258人次。(3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事件发生后,关于医生生存状况的话题再一次成为焦点。一边是寻医问药,一边是治病救人,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如今却因各种原因变得敌对。在疾病面前,很多人认为患者是弱者,可医生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他们的安全又有谁来保证?

  更令人痛心的是,当绝大多数人强烈谴责行凶者丧心病狂的行为时,少数人却发出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有人将原因归于医生不会沟通,有人认为错必先在医生,还有一些人甚至叫好。对于医生来说,这些人的不理解、不友善,甚至比行凶者更让人心寒、心碎。

  老百姓就医困难,并且自付比例高,花钱多使得患者将就医理解为消费行为,一有怨气就会爆发。另外,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医院是公立医院,但政府投入仅占医院运营所需费用的10%左右。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被逼“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很难说医生可以完全置身事外无可指责,但医生同样不是所有问题的承担者。

  从哈医大杀医事件来看,医患矛盾不仅来源经济矛盾,各方的舆论都指向医生和医院无良。错误的舆论、医疗和医院的体制落后、法律法规不完善,极少数医生缺乏人文素质道德无良,都导致了患者对医院的敌对情绪和对医生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和医患之间的对立,经媒体报道,更容易在社会上形成“破窗效应”:窗户上有一个破口,就会有更多的石头投向它。

  从杨佳杀警到如今杀医,互联网都有一种强大的叫好声,也许人们对这个社会有诸多不满,也许杀人者有其原因,但我们这个社会,更不应为反社会行为和刑事犯罪叫好。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医生是接触最多、依赖最深、受益最大的职业之一。暴力事件伤害的何止是几名医生,而是大批等待救治的患者。医患间信任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事,医生需要自律,患者也需要体谅,更重要的是,医疗体制改革仍任重道远,如何保证患者和医生的基本权益,才是治本之策。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