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社论:从即时发布启程,广州还可更OPEN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9日06:39  南方都市报 微博

  3月27日晚,在十四届九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后5分钟,举行了首场即时新闻发布会。尽管与以往其他场合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在形式和内容上看不出太多不同,但本场新闻发布会的独特意义依然值得一书。由此开始,广州市将正式确立政府常务会议会后即时新闻发布制度。

  公共事务必须见得了阳光,而且这阳光必须充足。因为政府新闻发布所涉内容至关重要,尤其是社会对政务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日益强烈的要求,政府新闻发布显得备受关注。但在如何发布、确定怎样的发布时间等细致环节上,作何判断与选择,却可能让新闻发布的价值呈现截然不同的走向。此次广州市政府的一场即时新闻发布,之所以被认为是开创先河,关键在于时间点的选择。

  政府决策既已作出,且注定要让市民知晓,那么信息传播的速度(甚至深度)显然不应有所顾虑。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新闻发布却往往呈现极力拖延的怪现象,甚至付诸执行之后依然躲躲闪闪,不愿意或者不敢于走到台面上来。其间或有减少决策阻力的考量,却难免埋下问题的种子,在时间的拉锯中也日益消磨着公民的知情、参与和耐心。广州所打出的“即时新闻发布”牌,不能算大刀阔斧的政府改革步骤,却是在细微的小步试探里,显现出了来自政府层面政务公开的决心与底气。

  “楼上市长办公室,楼下新闻发布厅”,这是常年跑政府新闻的媒体记者对“即时新闻发布”的形象描述,但“即时新闻发布”所改变的,并不仅是地理区位上的政府与民众的距离,还有沟通的方法。抛弃以往会后一纸新闻稿的简单做法,在即时的新闻发布与问答中,通过媒体发问,实现市民关切与政府决策的互动。每周一次的政府常务会议,即时新闻发布将成为例行的政务公开方式,所有上会的政府决策动议,事涉城市发展、民生议题,需要在更进一步的细节完善中,让公开成为这座城市所有人的日常习惯。于公权力的健康运转而言,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公开也是。

  诚然,再即时的新闻发布,也依然是一种结果的告知程序,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中的政府单方喊话,无法完全满足公民对于政府决策的参与诉求,更遑论互动。而完整意义的政务公开,显然并不应局限于“更及时告知”这样的层面,由结果公开到决策透明,由公民知情到公民参与,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更进一步”话题。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即时新闻发布制度,不失为这样一个好的起点。以本场首次举行的新闻发布为例,城市“穿衣戴帽”工程的资金筹措,政府给出“政府和市民一起埋单”的思路,但市民在这一议题上的不同意见以及个中疑问,无法在制度层面的沟通渠道中得到表达与呈现,此中困境由来已久。尽管这不是即时新闻发布可以承载的命题,但却应当从结果公开告知的环节予以倒推,回到决策全程的公开议题与设计上来。

  有专家建议“让市民声音进入市政府常务会议”,其所指向的便是在新闻发布之外,城市诸项决策的整个制定流程。尽管在现有制度设计中,这样旨在保证公民参与的设计不在少数,但其实施却显现出被异化的迹象。尤其是在包括听证、征求意见之后,闭门决策成为惯例,而恰是这个闭门决策的阶段,是最需要生活在透明中的时间。

  公共决策的整个流程都没有理由排斥公民的参与,市民声音介入政府决策,官民常态互动的实现,缺的不是制度设计,而是对现有制度较真和激活的勇气。正如汪洋对乌坎选举的定位一样,“没有任何创新”,只须现有制度设计的不走过场。真正打通会场内外,实现决策的全程公开,可能也并不需要太多创新,亟待直面的,是听证中的“走过场”,是征求民意程序的有来无往,是民意代表机制如何扎实有为,更是对现有制度资源进行还原本性的再激活,广州市长陈建华说:“未来一些会议还可以直播,我相信会越来越open”。对这种开放度的信心,俨然成为政府与民间的共识,剩下的问题便是:这种无法阻挡的透明与开放,由“即时新闻发布”这一小步开始,还能不能更快更深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