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檀专栏:茅台别忙着喊冤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9日09:17  新浪评论

  摘要:茅台销量与价格大降,只能说明,茅台并非禁得起市场考验的奢侈品牌,而是目前不透明、不公开的财政体系的寄生虫。茅台能成为奢侈品是好事,更需摆脱三公消费的依附者身份而独立存在。茅台别忙着喊冤,还是先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吧。

  专栏作者:叶檀

  茅台不仅是目前中国人认可的惟一本土奢侈品,更成为公款消费的象征物。以至于提到茅台就与腐败挂钩。

  3月26日,温家宝总理出席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要求今年各单位公务接待费用、公务车购置和运行费用、出国出境经费要详细公开;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今年再取消一批审批事项重点放开对社会资本投资的限制。

  目前针对茅台的指责并非茅台本身的问题,而是茅台消费背后的问题。

  茅台成为奢侈品是好事,2011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量力压群雄,全球第一,2010年奢侈品消费增速全球第一,绝大部分贡献给了全球奢侈品牌,有个本土品牌可供消费,总比一无所有要好。虽然前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一再强调茅台不是奢侈品,但消费者并不这么看,2012年1月公布的“2012胡润全球十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中,茅台跻身全球十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之列,以120亿美金的品牌价值成为全球第四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品牌价值比奔驰和香奈儿还高。千金难买的广告效应,茅台大可不必如此羞涩。

  无论是拍卖价格还是茅强股价的十年强势,茅台都不是普通消费品。

  茅台大行其道,是奢侈品在发展中的中国大行其道的缩影,并不是奢侈品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三公消费与贫富差距下的蛋。我们总不能为了节俭,为了禁止三公消费支出,把所有的奢侈品一概取缔,或者禁止奢侈品进口。

  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是贫富差距扩大的必然结果。提到三公消费或者茅台销量,就会提及另一组贫困人口数据。去年11月1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显示根据农村扶贫标准(从2000年的865元人民币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在最近10年时间里减少了6734万人,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追逐炫耀性消费,导致的结果是,少数的富裕人群的奢侈品消费能力在全球领先。十年的时间,中国的房地产走向高端投资品市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摇摇欲坠。

  从道德上把奢侈品批倒批臭毫无意义,从理性的角度,应该意识到中国的税收体系漏洞大到丧失了基本的公平,亟需建立保障基本公平的税收体制,放慢通胀期财富大转移的脚步。同时,也要正视财富的增加已培育出了奢侈品消费的土壤,有必要培育本土奢侈品牌。

  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显示茅台酒价格飞升与三公消费是否有关,但大部分人相信有关。2011年年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对5680人的在线调查发现,58.0%的受访者表示关注高端白酒涨价的新闻,其中23.9%的人表示“非常关注”。至于涨价原因,在大多数受访者(84.3%)看来,涨价首要原因在于“公务部门消费量大,不在乎涨价”。其他较受公众认可的涨价原因还包括“商务宴请消费量大,不在乎涨价”(54.2%)、“人们越来越好面子,攀比风严重”(52.3%)、“厂商或经销商操纵价格”(47.7%)。可见,将高端白酒与三公消费挂钩,已经是主流民意。

  抑制三公消费,公开三公消费,才能让包括茅台在内的高端白酒摆脱道德原罪。

  3月7日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有的地方说不能上茅台,但不上茅台,上一瓶进口的拉菲,会比茅台贵得多。上一碗鲍鱼多少钱,上一碗鱼翅多少钱?一定要始终贯彻勤俭节约,不倡导过度公款消费。但必要的、正常的、合适的市场消费、市场经营行为,我们是不反对的。”这话有些偏,相当于说中国必然出现贫富差距,必然出现三公消费,与其消费拉菲还不如消费茅台,实在是对于清理三公消费、清理腐败太没信心。

  在什么位置唱什么歌,作为贵州省委书记,不可能忽视以下数据。2011年,茅台集团销售收入240多亿元,利税180多亿元,上交税费94亿多元,在贵州财政收入中占7%,增加了就业,带动了农民增收和服务业发展。更别说,茅台所带动的上下游行业,茅台所织起的千金难买的人情网,还有贵州大规模投资摆脱落后帽子所需要的大笔资金。

  今年3月,贵州省副省长的慕德贵表示,公款消费背后还是一种分级、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和项目管理体制。如果新财年一开始就能把钱分出去了,“谁还来找你跑部要钱啊”。“项目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科学的研判机制和分配机制,谁带头制止三公谁倒霉!”

  茅台如果是真正的禁得住考验的奢侈品牌,就会摆脱三公消费的依附者身份而独立存在,相反,在今年开始的三公消费、公务卡等改革过程中,茅台销量与价格大降,只能说明,茅台并非禁得起市场考验的奢侈品牌,而是目前不透明、不公开的财政体系的寄生虫。未来财务越透明,生存空间也就越小。

  茅台别忙着喊冤,还是先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吧。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茅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