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时报:以权利最大实现回应改革诉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30日05:38  重庆时报

  本报评论员 李妍

  有关深入推进改革的期待与呼声,近来汇聚成巨大的民意洪流。“改革”,已成为这个年代最洪亮最能引发共鸣的词汇。“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样的呼声,振聋发聩。

  对改革的疾呼,来自民意;民心所向,就是改革的方向。学者俞可平在《敬畏民意》中就提到,“敬畏民意,就要敬畏公民权利,敬畏法律制度,敬畏公众舆论,敬畏公共责任,敬畏社会评价。简而言之,敬畏民意,就要大力推进民主法治。”从这番“敬畏民意”论中观之,无论是对民主法治进程的呼吁,还是对中国模式、善治问题的探讨,实际上都反映出中国改革已经行进到至为关键的阶段。敬畏民意,就是要回应民众的权利及改革诉求。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只有勇于涉水前行,去中流击水,才能以敬畏民意,敬畏公民权利的姿态,与民意达成共识。诚如俞可平所言:“这一阶段,改革能否继续前行的重要前提,就在于中国社会能否维持基本的改革共识。”

  从年初民间舆论频发“改革”之音,到全国两会期间“改革”成为参政议政高频词,直至政府报告“改革”字眼出现近70次,这实际都意味着,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嬗变,当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格局已经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局面:非深化改革无以达成共识,以继续深化改革寻求国家民族发展的路径,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是民意民心所向,也是民众权利诉求的最终价值旨归。

  30多年前我们搞改革,那时挥动的改革利剑,是在意识形态上革故鼎新,摆脱某种意识的束缚,放开怀抱拥抱经济与思想上的自由;如今的改革,则是要抛开那些吉光片羽的美化,拨开经济快速增长的迷雾,去触碰与打破现实中坚硬的既得利益格局,避免利益分配失衡撕裂社会,让民众权利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最大回归与实现。

  当下,诸多急需改革的问题,远非简单用经济学上的“中等收入陷阱”就能够囊括。权利觉醒、诉求强烈、利益多元,不同群体对问题的权利诉求有轻重缓急的排序。市场不公、两级分化、腐败蔓延、底层依托之困,这些错综复杂的改革诉求,都决定着,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只会导致改革难以达成共识,更无法回应民众对改革的权利诉求。只有以敬畏民意的姿态,“倾听民意,通畅民意渠道,广开自由言路,虚心听取公众对政府的意见。认真对待民意,善于将公民的需求转变成政府的政策”,说到底,就是让民众话语权回归,而不是让既得利益群体垄断话语,才能将改革的方向真正指向民众权利回归的道路。

  “改革必须要有人民觉醒”,这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过的话。而觉醒的民意与权利,无疑需要在改革的进程中,得到敬畏与呵护。改革之所以能得到民意拥护,就在于它变革的方向是在实现民众权利,是在打破现有既得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实现民众法律、政治、社会及参与权利的回归。也只有倾听民意,回归民众话语权,用勇气与魄力打破既有坚冰,才能走出一条社会发展的生路,并最终让公共诉求、公共利益、公共价值走得更深更远。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只要用诚心诚意的推进、货真价实的改变,一步步朝着民众权利回归、共同福祉实现的改革路上前进,即便不够完美,也能让人看到革故鼎新的力量。破局与改变,孕育与生长,改革的所有努力,都只为每个人更自由与幸福。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