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临近清明,活人折腾死人的新闻总让人纠结,比如天津部分小区近日就出现了“代理扫墓”的广告,业务包括代理痛哭、磕头、念悼词。记者探访发现,这些从业者的“哭技”非常纯熟,不到10秒钟,眼泪就能往下掉。
虽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代理扫墓”的存在,说明有它的市场,但看这新闻,我依然不得不叹服,这个社会,似乎没有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包括情感和孝心,包括骗死人。
有网友就说,代理扫墓,不如不扫,祭祀理应是亲力亲为的,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太荒诞了。
想想,其实也不然,高节奏的现代生活,加上流动性,使得很多人都难以做到每逢清明节,都能为先人扫墓。而在情感上,谁也不愿意逝去的亲人墓上长满荒草,终年无人照管。因此,在自己不能亲自扫墓的情况下,请人代劳一下,给亲人墓上除去杂草,修葺一番,同样是对逝者的尊敬,可以理解。
问题在哭坟上。
哭丧在中国是个古老的习俗,对其利弊,不可做简单评判。无论在哪个时代,活人为了表达对亡者的哀思,在形式上花心思、砸钱,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明朝就有皇帝为此等事,产生的“大礼仪”之争,影响朝局)。甚至发扬一下“与时俱进”的精神,把传统祭品换成ipad,也不为过。但这一切如果是请“职业哭丧者”来代劳,特别是代劳哭坟,甭管这一行有多少传统可供追溯,总归是个弄虚作假的东西,让人难免心生异样情绪———只能看到情感的程序化和买卖,却看不到悲伤;只看到人的滑稽,看不到人的诚意。
活人把活人世界的游戏规则,毫无保留地用到与死人世界的交流中来,死人在天之灵,究竟会摇头叹息还是付之一笑,不知道。但每个死人都是由活人过来的,对活人世界的那点事儿怎么会不烂熟于心?活人以此糊弄死人,图的恐怕不是死人的宽恕与爱,而是其他活人的攀比与艳羡。
其实,这一切都是社会浮躁、攀比世风下的产物。在有些人看来,缅怀逝者、祭祀亡灵,只是为了应景,公开叫卖的情感,不过是人们的道具。把祭祀做成一件给活人看的事情,是活人干的最有创意的事情之一。
请人代哭坟,说到底是一种拿先人给自己装门面的行为,用时下的一句网络流行语言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坑爹”。□孙不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