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丙奇:“营养餐”要营养更要安全

  熊丙奇 (上海交大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有必要在实行营养餐计划时,引入民间力量,参与管理和监督,比如招募志愿者观察员。

  据人民网和中广网报道,3月29日上午,贵州毕节一小学发生学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约70名学生早餐后出现呕吐、肚痛等中毒症状。该早餐属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本周一开始实施。最新的消息是,该中毒事件与学生食用的面包和牛奶无关,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是学校个别学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虽然这起事件,当地排除了食物中毒可能性,但还是给营养餐的安全敲响了警钟。当地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解释,“对于我们来说,供餐还是新鲜事,刚供了3天,工作中有很多力不从心的地方”。这反映出一个问题,即营养餐计划在一些地方,极可能是仓促上阵,缺乏周密的部署。从这起事故,应该认真反思存在的工作疏漏。

  其实,早在营养改善计划推出时,有关营养餐的财务管理、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等问题,就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做好学生“营养餐”,是一个需要细心投入的事。为此,需要政府部门派专人负责这一计划之外,还需要发挥两方面的力量。一是家长的力量,前不久教育部发文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在笔者看来,实行营养餐供给的地方,家长委员会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参与供应商的选择、营养餐菜谱的选定,以及对食品安全、质量的监督,这可以促进整个供给过程公开透明,也能保障营养真正进到学生的饭碗。虽然当地有17所学校的负责人、工商、财政等工作人员参与了供应商的选择,但这其中看不到家长们的声音和力量。

  据报道,此次涉事的营养餐,是由供餐企业直接送到镇中心学校集中储藏,后分发到辖区其他学校,老师根据供餐企业要求向学生发放,“第一批营养餐上周日送到中心学校,原计划一星期配送一次,这次出事的营养餐和前三天发放的属于同一批”。对此,就有不少疑问,比如配送的食品新鲜吗?储藏是否遵守卫生规范?为何就给孩子一成不变地吃面包、牛奶,是出于节约经费,还是其他考量?假如有家长的参与,这些问题或可考虑周到一些。

  二是民间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民间资金发起的营养午餐计划,运行一年多来,并没有出食品安全事故,这其中的经验,值得政府部门在推进营养餐计划时,好好借鉴——他们就在推进营养午餐计划时,坚决禁止牛奶面包,而供给正餐。所以,有必要在实行营养餐计划时,引入民间力量,参与管理和监督。比如,招募志愿者观察员,跟踪食品的选择、制作和配送,并及时公布信息等等。

  此事颇似虚惊一场,但有关部门应举一反三,检查营养餐计划的每一个环节,探索全新的家长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管理机制,真正把这一好事做好。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