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社论:营养餐成唐僧肉,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7日09:28  南方都市报 微博

  一度导致90多名学生住院治疗的贵州织金县“疑似食品中毒事件”已经快要以“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结论而被画上句号了,但媒体并未因此放弃求索真相的努力。(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近日媒体刊发深度调查报道,通过以多渠道采访当事人的方式还原了事发当日的详细情状。“吃完这些食物后,不到半小时,同学们陆续感到头疼、眩晕、肚子疼,有些开始呕吐,一个二年级的同学甚至疼得哭起来。”一个学生输了几瓶药水后“还是头昏、恶心,只想睡觉,什么都做不了”,另一个学生“睡了一夜,醒来还觉得肚子疼痛”。相似的一幕还在不同的学校上演……而当地通报则淡定地表示这只是不良的心理暗示在发生作用,与学生所吃的营养餐没有任何关系。与记者接触的所有官方人士与这一结论保持着高度一致。

  个别人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或将引起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感谢卫生界的专家贡献了这一解读,并在以往的多起类似事件中屡建奇功,使公众于半信半疑中多少能够得到一些安抚。但这一次,可以说从事发次日官方结论出台之初,这一解读的信用就荡然无存。不仅公众,官方部门自己也不信。就在“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结论翩然出笼之际,贵州省教育厅已要求以织金事件为鉴,立即对学校食品安全开展全面排查和整改。如果真像官方所言,营养餐的食品没有任何问题,还用得着排查和整改吗?

  谁都知道,鉴于贫困地区学生吃饭难,自2011年10月正式实施、中央财政负担160亿元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寄寓着社会美好的理想,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任何的讳疾忌医都只可能使病症积累并恶化。业内人士指出,织金县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是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以来,“首次公开呈现出来的一个案例”,字里行间已经透露,与织金相似的事件并非绝无仅有。最近广西的营养餐被曝“3元钱补助,吃到嘴里只有两元”引发热议,也未尝不可视为营养餐问题的一次爆发。

  要害无非在于一个“利”字。既然织金因“群体性心因性反应”而无奈地成为了营养改善计划的公开案例,那么就不妨以它为标本,分析其中的利益环节。据织金县教育局局长称,落实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包括“食堂建设”、“每人3元的营养餐和食堂工勤人员的工资”等三项,营养餐全部由中央出资,其他两项则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可是记者走访多所小学,“发现食堂建设并没有到位”,一所学校“从去年秋季开始建设约100平米的食堂,但至今未建成”。中央既然早已下拨了部分食堂建设专项资金,为何学校食堂迟迟不能建成,其中有无截留、挪用之嫌疑?

  食堂未能建成,“企业供餐模式”乃大行其道,可是幸运中标者却是一个涉嫌冒用当地品牌竞标、原本经营文具的神秘角色。竞标中有无勾连目前虽无法定论,但事实是中标者最终得以对这人平区区3元的营养餐进行压榨,其所提供的酸酸乳和面包,成本总共还不到1.5元,一年下来,中标者将会从4782名学生中赚取10多万元的利润。

  疑似的截留和挪用,中标者的唯利是图,另外从经验判断必然存在潜伏的食利者,层层分割之下,本义要让孩子们吃饱的营养餐就这样成了一块肥美的唐僧肉。

  “3月26日早上,织金县八步镇土锅村10岁女孩林婷,平生第一次吃到带商业包装的食物,而且还是免费的”,媒体报道中类似叙述冷静到了极点,但也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孩子有关,与健康有关,与国家有关,与未来有关,所以当营养餐异化为唐僧肉时,公众才特别感到难以忍受!

  其实今日之问题,在营养改善计划启动之初就被公众和舆论预料到了。“须防贪腐之手”,“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每日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和午餐执行情况,形成公开、透明、及时、高效的社会监督互动模式”,……当日言之谆谆的提醒今天读来真是意味深长。

  现在,我们除了祈愿恶劣的个案唤起疗治的希望,还能做些什么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