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青报:免费午餐 良心事不能仅凭良心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0日00:00  北京青年报

  今日社评

  如果民间的免费午餐基金能够通过公开账目、加强监管,为此类慈善机构探索出一条规范管理、公开信息、建立公信的机制和经验,则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乃至中国的慈善事业,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月8日,由记者邓飞等民间人士发起的“免费午餐基金”慈善活动举行了周年庆典,庆典的重要议程之一,则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布了免费午餐活动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

  财务报告显示,免费午餐项目从2011年4月2日创办起,到2011年12月31日止,共募集善款1833万余元,实际发生总支出346.79万元,覆盖14个省份,129所学校,共有1.5万余名孩子获得免费午餐。在所支出的346.79万元中,还包括项目执行成本、筹资费用、管理费用支出,约占总支出额的10%。

  在周年庆典之际公布财务报告,显然是基金发起者的刻意选择。在慈善事业信誉下滑的大背景下,为贫困地区孩子提供免费午餐这种直接诉诸公众善心、良心的慈善行为,就更要禁得起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才能取信于捐助者和社会公众,才可能得以持久、健康地发展。在周年庆典上,向社会和捐助者交出一份合格、透明的答卷,正是获得信任的第一步。

  作为免费午餐基金的发起者,从事媒体工作多年的邓飞显然深谙信誉对慈善事业的重要性,因此从免费午餐活动发起之日,规范、公开、透明,就始终被视为最重要的事项。选择委托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进行专业运作、成立以主要捐助者和社会知名人士为成员的监委会、定期公布基金账目等措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详情,以获得公众的信任。

  良心事必须凭着良心做,但一旦事关公众,仅凭良心却又远远不够,让公众看到且相信你的诚意和良心,公众才会把自己的良心托付与你,汇成更大的力量用于慈善事业。重建信任,不可能通过一次公开实现,公众对免费午餐基金的质疑也并未完全消失。但曲折的重建只能由公开起步,才可能让公众相信你基本的诚意,否则一切皆无从谈起。

  免费午餐基金公开财务报告,还有一个间接却又同样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间接促进由政府拨款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公开和透明。

  民间免费午餐项目发起实施之后半年,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政策约惠及680个县(市)的2600万名在校学生。政府投入的大手笔,显然远非民间慈善的能力可及,1833万余元捐款与160亿元财政拨款之间的巨大反差,再次显示出政府的强大财力,和解决贫困问题的巨大能力。

  然而,与民间慈善一样,信誉和信任,也是政府主导的扶贫事业最难以逾越的障碍。事实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刚刚实行数月,舆论便已曝出3元免费午餐学生只能吃到2元的质疑。虽然质疑涉及的地方政府、学校反复澄清误解,但质疑声绝不会轻易消失。

  在此情况下,如果民间的免费午餐基金能够通过公开账目、加强监管,为此类慈善机构探索出一条规范管理、公开信息、建立公信的机制和经验,则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乃至中国的慈善事业,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就公众而言,在慈善组织公开账目、努力做到公开透明的情况下,也应该多些耐心,学会阅读、理解财务报告,真正弄清慈善组织的实际运作状况,而不是泛泛地发出“我就是不信”的道德指责。同时,也应该对慈善事业多一些了解,对慈善人士多一些理解。比如理解慈善事业的运作也需要成本的支出,必要的(如不超过10%)的运行费用是必要且世界通行的做法。比如理解慈善人士也是普通人,也需要和你我一样的生活,因此也需要工资收入,也需要必要的工作条件等等,而不是把慈善事业误解为宗教般的苦行,把慈善人士误解为身背十字架的牺牲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免费午餐基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