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燕赵都市报:“撤点并校”不能止于纠结与诘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0日11:30  燕赵都市报

  □本报评论员 刘岚

  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山神庙的“3·26车祸”事故发生后,记者采访了河北多个乡村,看到“撤点并校”带来的现实困难和矛盾,也看到了未被撤并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窘迫。

  在青龙采访时记者感受到,那些因“黑校车”而失去孩子的家长,从未想过有一天惨剧会降临到自己的家庭;更令我意外的是,事故发生后许多让孩子搭乘过“黑校车”的家长的态度——— 他们并非完全排斥,甚至还很依赖。一位老师坦言:“孩子们上学十几里地,不是每家都能闲出人来天天接送,‘黑校车’等于是解决了家长的燃眉之急。”

  现实如此无奈。去年甘肃等地的校车事故之后,也有交管部门加紧检查,但只要“上面”不查,“黑校车”还得照样跑,因为孩子毕竟要上学。停了“黑校车”,正规校车还没有踪影,困难只是转移到了学生家长身上。让孩子挤“黑校车”,是他们目前无奈但唯一的选择。

  住宿问题,吃饭问题,甚至亲情问题,莫不如是——— 在现实条件与孩子上学的渴望之间挣扎,这是许多农村学生、家长和教师当下的真实心态。因死伤而显得刺眼的新闻事件,暂时遮蔽了矛盾的复杂与沉重。其实,辍学才是家长们最不愿接受的选择。

  与这些极端恶性事故相比,农村学生家长更普遍的体验是:在“并校”后的中心小学或中学,他们的孩子有可能成为家里第一个接触电脑的,第一个在真正乒乓球台上打过球的,第一个坐在图书室里读书的——— 那些过去对“乡村学校”而言遥远陌生的名词,成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资源,在尚欠发达的农村,谁不珍惜这种变化?

  如果学校不被撤并,农村家长和学生担心的问题也不少:虽然不用跑远路、冒风险,省了一点上学的成本,但是,会不会被享受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的“并校”学生甩在后面?

  种种矛盾拷问着“撤点并校”的是与非。2001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中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表示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撤点并校"之所以引发了很多矛盾,概是因为这一条款经常被某些地方政府断章取义,从而导致强行撤并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时,把撤并当成了唯一的目的,上述的政策精髓及实施条件却弃之不顾。

  放眼全球,“撤点并校”也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有媒体援引美国的经验称,美国也曾经掀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撤点并校”运动,全美国的学区由1961年的36402个下降到1970年的17995个。然而,即使美国在撤点并校中做了充分投入,在校车等教育资源的供给上做了充分准备,但仍有多项研究表明在教学质量、教学投入、学生成长等方面,合并学校不一定有什么裨益,还可能带来坏处。因此,上世纪90年代,美国又开始了一场“小规模学校”运动,让办学更加多元化。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1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关于布局调整,用词变得谨慎,即“坚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审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撤点并校”经历了起步加速、经历了血与泪的教训后,我们终于开始理性看待它的利与弊。

  农村不应该被抛弃,在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与方便孩子就近上学之间,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平衡。唯有平衡,中国农村娃娃们的求学之路才不会走得那么艰辛。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撤点并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