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石川:免费午餐“晒财务”的标杆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0日11:33  燕赵都市报

  □王石川

  4月8日,免费午餐基金周年庆典上,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布基金2011年财务报告,从2011年4月2日项目启动截至去年12月31日,免费午餐基金共募集善款1833万元。中国福基会表示,这是基金会首次针对下面的项目发布单独的财务审计报告。此外,免费午餐的基金信息披露平台也在基金会中心网同步上线,拥有独立第三方信息披露专题页面。(4月9日《新华网》)

  免费午餐项目从诞生起,就充满着浓厚的良善,也应者云集,一再激活着人们内心的美好。无论贫富,总有人积极响应,从2011年4月2日到12月31日的274天里,共募集善款1833万余元,平均每天募集6.5万元,按照每份免费午餐3元计算,相当于每眨一下眼睛,就募集到2份免费午餐。但同时,也一直争议不断,不少人担心善款的流向以及对团队管理能力的不信任。

  信息公开透明是冰释质疑的最佳路径。如今,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布基金2011年财务报告,据中国福基会表示,这是基金会首次针对下面的项目发布单独的财务审计报告。诚然,免费午餐项目由民间人士发起,挂靠的是中国福基会。民间慈善挂靠在基金上,并无不可,作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一支新的独立基金,免费午餐项目找到挂靠的婆家更便于开展工作,而中国福基会也有义务对免费午餐项目负责,为其发布单独的财务审计报告,是题中之义。“把免费午餐的信息披露工作做好,对公益行业也是一种促进”,免费午餐基金管委会主任肖隆君表示。无独有偶,免费午餐项目发起人邓飞表示,福基会的财务报告代表着免费午餐为公益组织和公益领域所做出的探索,免费午餐愿意做先行者,通过公平、透明和接受监督来提升公益事业公信力。很显然,在一些慈善机构遭遇公信力之困的现实语境中,只有不断公开真实可靠信息,让公众评头论足,便于质疑者推敲和挑剔,民间慈善才能提振自身形象,赢取公众信任。

  做慈善,光靠满腔激情不够,靠道德感召力也不够,必须依赖专业化操作,制度化推进。因为慈善毕竟不是一锤子买卖,人们感动了就捐了,捐了就完事了。要激发人们源源不断的善念,就得让人们参与其中,让捐款者放心,让有需要的人真正得到满足。

  如今,免费午餐晒财务报告,一时备受好评,但也遭到一些网友质疑,认为晒得太粗糙,无论是合理质疑还是误读,这些异议对免费午餐项目来说都不是坏事。网友认为晒得不够详细,那么就晒得更详细,具体到一分一毛,让网友无法“吹毛求疵”。此外,有声音认为:越来越庞大的“免费午餐”项目,到了更专业的时候了——— 工作人员应该考虑吸纳专职的专业人士。此说也值得考虑。

  我们还看到,免费午餐基金成立了监委会,王振耀、宁财神等成为监委会委员。监委会对免费午餐基金有巨大的制约力,免费午餐基金在做出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会提前征询监委会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决策更加合理。成立监委会,主动寻求监督,这也称得上制度创新。不过,这十大监委会委员皆是有头有脸的精英,都有着繁忙的主业,他们能否有精力履行监督职责?为此,不妨吸收一些“贤达”人员参与。

  日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表示,邓飞的团队是一群很“抠门”的人。对来自公众的善款,确实应该抠门一些,抠门不是全部,公开透明,专业化操作,制度化监督,这是免费午餐项目走得更远的前提,也为其他类似项目树立了标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