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宾根木匠:《泰坦尼克号》精致打磨 深入人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2日06:11  东方早报

  图宾根木匠

  一部十几年前的旧作被拿出来翻炒一下,就能迅速横扫国内票房。其实这很有助于我们正本清源地思考一下,一部电影的成功,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在一个动辄使用恶性炒作手段的时代,似乎电影的成功,天经地义地就是营销宣传的功劳。当一部电影取得票房佳绩时,大众甚至不少媒体都会言之凿凿,从营销宣传的角度来分析原因。

  不过,对于3D版《泰坦尼克号》的票房成功来说,这些分析太半是失效的。海报是十几年前的老剧照,营销植入根本就没得做,没有观众见面会,剧透、盗版早就横飞了十几年。至于预告片,你不会认为对一部十几年前的旧作来说预告片能有什么实质性作用吧?片方确实也运用了病毒视频等营销手段,不过那些桥段十几年来不知被恶搞了多少回,能有什么新意?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在大陆电影市场摧枯拉朽时,微博在哪,视频网站在哪?

  奇怪的是,当你在网络上真心对电影本身表达纯粹的基于观众角度的好感时(当然这种好感是极主观的),就会有一大帮网友颇为“内行”地来教导你:亲,你太幼稚了,你没见到片方都用了这种那种的营销宣传手段么?

  3D版《泰坦尼克号》当然有营销,但一部旧作重映能获得票房佳绩,首功应记在营销上么?是3D效果的作用?是删剪段落的噱头?显然都不是,这些手法无数的影片都用过,但没见过哪一部影片能靠这样的手段抢攻这么多票房。

  当然有怀旧心理的因素,但这也只是辅因——对许多九零后新观众来说,3D版《泰坦尼克号》仍是一部有足够吸引力的新片。事实上,一部电影的成功,归根结底靠的就是电影本身,靠的是每一句台词、每一帧画面、每一个音符、每一场表演的精致打磨和深入人心,但就是这么个浅白的常识,居然被不少人“遗忘”了。

  一方面,这应当归咎于全社会普遍的浮躁、功利心态:对许多国人来说,文艺作品已经被彻底商业化了;电影,尤其是大片,纯粹就是一个挣钱机器,票房成了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情怀无非是用来挣钱的工具而已,作品质量也是可以炒作“忽悠”的。所以,电影成功必是营销当道。

  另一方面,长期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观众的集体不信任心理。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场域,不少民众经常抱着“围观”看热闹的心理,热衷于“内幕揭秘”,习惯于“阴谋论”:某部电影能成功,那必定也是有“幕后操控”的原因,怎么能只是因为电影好看这么简单呢?必是陷入了被资本精心构制的营销迷局,或揣测行政力量起了主导作用。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大家都在谈论某部热映电影时,似乎电影本身反倒被遗忘了。文化大发展,当然少不了电影大发展,当我们谈论电影的时候,首先不要遗忘了电影,不要遗忘了赤诚的艺术创作态度和崇高的美学理想追求,否则,中国电影永远只能跟在《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现象级电影背后邯郸学步。

  一部电影能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作者系电影学博士)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泰坦尼克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