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西都市报:毒胶囊事件 到底该如何收尾?

  □华西都市报评论员李晓亮

  毒胶囊事件,曝出已近十天。十天前,你若不幸偶然风寒,有个头疼脑热,吃颗速效胶囊,可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但是,在“皮革胶囊”风波愈演愈烈的今天,你再摸出一粒胶囊,没准就会举着药品包装盒,盯着药企名称,再与新闻曝光的9家药企13个批次问题胶囊产品反复比对,确认无虞后,才敢小心服用。

  吃点治病的药,都搞得神经兮兮,实在苦了广大患者。出了问题,而且还是震惊全国的药业弊案,相关涉事企业和监管部门,第一时间不是诚意致歉,召回理赔;不是引咎自省,严厉管控。相反,问题企业拒不承认,竭力自辩;监管部门最初还避重就轻,大喊让人们“对医药事业有信心”;再配合着所谓业内专家轮番上阵,卖力吆喝着“铬超标胶囊对人体无太大影响”这种不合时宜的结论。毒胶囊事件裹挟的舆论风暴,只能越来越激烈。

  这样的毫无反省之心和担责之意的事后应对,我们都快看腻了。可惜,每有涉及食品药品的公共事件,此种应对套路,还是一再自动重启。该狡辩的狡辩,该推诿的推诿,直到民怨沸腾,民意汹汹,不可收拾时,公关灭火式的问责,才姗姗启动。但是,小修小补,无济于事,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个例子。

  好在,此次舆论声势不减,监管持续发力,毒胶囊事件的发展,正在呈现出向好的一面:起初自称“受害者”,极力辩护的修正药业,在频遭黑客问候之后,现也不敢再犯众怒地打“良心药、放心药”的“良心牌”,悄悄改了口号;中央批示严查毒胶囊事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牵头,公安、监察、卫生、质检等多部门联动,全面清理整顿;而在严厉打击下,郑州一段排污明渠内,一夜之间出现大量空心胶囊,300余米的渠沟被各色胶囊堆积成了“彩虹河”。民众表示,可能是小作坊偷偷生产药品。

  可见,如果监管一直装聋作哑不作为,与企业讲良心,纯属异想天开。这是由资本逐利的天性所决定的。而如果某些基层监管部门,甚至与问题企业沆瀣一气,背地里干些见不得人的利益输送,那指望监管链条不出现溃败,更是不可能。比如,河北阜城问题明胶厂纵火案,经查系地方公权人员指使。这背后是否有某些利益交易,显然值得存疑。

  发生人为纵火的洋明胶厂,也是毒胶囊事件的源头。这个小小的作坊式的明胶产业村,或也浓缩着这个行业里各种乱象。由此可以管中窥豹,可以进行系统的深层审视。问题明胶,不止这一个厂一个村,几十年来作为当地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一夕之间成为人人诟病的问题之源。其间夹杂了哪些问题,显然不是铲平作坊,就能完全掩盖的;也不是人为纵火,就能彻底焚毁的。

  多部门联合执法已经大规模展开,各地战果也很明显,可是我们不希望这是一阵风的运动执法,不希望这是为了平息民怨安抚民心的一次应景式的严查严打,而是希望藉此对整个行业乱象深度剖析和整治,将工业明胶混入食用、药用领域的焦虑彻底抚平。否则,毒胶囊收尾还遥遥无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毒胶囊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