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球时报:大选无法帮法国摆脱迷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7日07:09  环球时报 微博

  法国总统大选昨天第二轮投票,舆论在选前就普遍预测萨科齐的败局,认为“只有奇迹才能救他”。由于时差的原因,我们把法媒对萨科齐“一棍子打死”的预言摆在这篇社评的开头,读者自会验证。

  萨科齐执政5年都干了些什么?舆论最清楚的记忆是他的“夫妻新闻”和所有大事都少不了他的激烈语言和夸张表情。把自己同时当成演员已是西方政治家的“通病”,萨科齐只是“多次露馅并被捉住”的那一个。

  整个西方世界缺少清晰的社会前进目标,人们在面对新兴国家的优越感和焦虑之间陷入矛盾。各国的政治很少有认真破解这一困惑的,它们大多成了围绕选举规则越搭越高的积木。这些选举派生出大量的政治恶习,它们能够创造的解决问题的力量则越来越少。

  政府更迭已经很难成为法国在巨大公共债务面前洗心革面的转折点,法国的变化需要整个西方世界更大反思潮的推动。而从希腊到法国,遍及欧洲的反对紧缩政策公众抗议显示,这样的反思还远未到来,那些靠讨好选民维系自己执政的欧洲领导人,根本无力引领这样的反思。

  萨科齐像演戏一样的5年执政不全是他个人的错,他的“演员化政治策略”是个人投机和法国全民性迷惘的一拍即合。

  民主思想在向全世界加速扩散,今天能够继续完全用专制维持国家政权的地区已经所剩无几。而西方等不少国家又面临了民主过滥和选举异化的新问题,对民主制度做出整理,趋利避害,是今后世界各国必将发生的新探索。

  从身边的日本到远处的法国,中国人清楚看到了“民主”的两面性,它的正面力量和它一旦走向极端会对国家造成的明伤暗疾。中国建设民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环境与西方完全不同,我们必须有与这个复杂时代相称的政治悟性。

  中国人对本国民主建设的设计,应从对几千年封建制度残余的清除,转为在做这种清除的同时,认真搭建民主的界限,不让它走向今天很多国家所表现出来的幼稚与失控。这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两个同等重要的任务,不可只顾其一不顾其二。

  令人担心的是,中国舆论场上对这两个任务的并行性至今认识不足,清除封建残余的道德和政治正确性大大高于对“民主异化”的警惕和限制。在互联网上,一些人对这样的主张根本听不进去。

  然而世界的真实规律远不像互联网上的口号那样简单,法国的选举既精彩,又像是对法国人民政治热情的浪费甚至耍弄。在社会治理基础不够牢固的国家,这种政治游戏的后果或许远不止是浪费和错失良机,它们有可能酿成无可挽回的社会灾难。

  所有国家都需要有民主,也要有领导层的决断力。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证明了这个道理,法国和西方世界近年的曲折经历同样在证明它。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少有的有较大战略回旋力的国家,我们必须用好这个回旋力,不把自己推向任何死胡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 相关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