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羊城晚报:对保障房“注水”不能视而不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0日17:13  羊城晚报

  去年,开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被层层分解,其中,武汉分到11.8万套的任务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地方保障房建设进程缓慢,并存在以旧充新,以企事业单位宿舍楼充当保障房等情况。不只武汉,全国多个城市都有将宿舍楼“贴牌”为保障房的情况。渣打银行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国内真正新建保障房不足三成。有地方官员称国家强调了“新增”未说不可“筹集”。专家指出,保障房亟待法规定义,目前地方自定义的状态,让保障房任务完成存在各种“腾挪”空间。这样完成的“保障房”任务,实际意义不大。(5月9日《新京报》)

  其实,关于保障房“注水”的新闻,去年的一些媒体报道便予以了一定的关注。据去年8月19日新华网的报道:一些地方试水廉租房“共有产权”或直接出售廉租房、廉租房开始不同程度“私有化”的做法,彼时便引发了公众和专家的关注。然而,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面对舆论和公众的质疑和关注,相关方面对一些地方政府类似的“贴牌”“筹集”保障房的做法,一直采取的是默许或者说是哑忍的态度。 

  正如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求是》撰文分析的那样,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既能增加投资,又能带动消费,对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相关专家也称:保障房建设对稳定住房市场、防止房地产进一步泡沫化、促进城市化和经济结构转型有一定意义。而大面积的“贴牌”“筹集”给保障房“注水”的做法,显然会大打消解上述意义。最为现实的问题就是,“贴牌”“筹集”而来的保障房,如何全部保证“二次分配”给最需要眷顾的群体就是难题。 

  根据4月20日《中国房地产报》的报道,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保障房开工目标从去年的1000万套缩减至700万套,但资金需求依然高达2.5万亿元左右,保障房融资瓶颈成为诸多地方政府无法回避的难题。在各地财政收入增速大减速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保障房融资压力不断增大是不争的事实,为完成保障房建设,采取“筹集为主,建设为辅”的策略,实在不难理解。相关方面故意将保障房建设定义为“新增”而不是“新建”,考核指标也没有明确说“不能筹集”,固然是基于现实考量做出的必要妥协。但是,如果一直默许或者说是哑忍“注水”的事实,显然有违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初衷,更是对民众热切期盼的漠视。

  面对现实,当务之急是充分明确保障房的考核指标:比如具体到区域范围内新建比例应是多少,“贴牌”“筹集”要限定于哪些层面,保障房计算方法如何严格和明确,如此等等。在严控“注水”,完成科学、细致、严禁统计,公正、公平、合理分配的同时,对保障房整体,特别是那些处于偏远地带、零星分布的保障房的房屋维护监管、物业管理等,相关方面更要制定出详尽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

  李 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保障房 房价 保障房注水 廉租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