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深圳市经济适用房小区深云村多栋楼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要么楼板开裂漏水,要么墙壁或天花板出现裂缝,住户们为此叫苦不迭。更让人烦恼的是,针对投诉,当地住建部门和施工单位多次组成专家组进行调查论证,得出的结论却是“未发现偷工减料的情况”,“非受力裂缝”是建筑行业难以克服的“通病”,不影响结构安全且可以保修。深圳市另一个被誉为“民心工程”的经适房项目桃源村,其三期多栋房屋存在建筑材料差的问题,施工单位最后被查出偷工减料,受到了主管部门处罚。
保障房建设又被称为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国家为了保证中低收入阶层能够居有其屋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最近两年来,随着保障房建设的提速,越来越多的“夹心层”有望以较低廉的价格获得住房,从而过上舒心惬意的生活。大量保障房的入市,缓解了刚性需求给楼市带来的压力,为宏观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随着公共财政在保障房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力也获得了调整的机会。可以说,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提升民众福祉,有利于和谐稳定,是值得全力以赴抓好的工作,但是,不少地方的保障房却相继曝出质量问题,民心工程有沦为“伤心工程”的危险。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苗头。
保障房重在保障,其优势在于价格相对低廉。但是,也正由于其价格较低,利润空间不大,少数开发商就在降低成本方面动起了歪心思。“瘦身钢筋”、不合格混凝土、劣质建材等相继出现在保障房项目上,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和质量验收等环节也都存在疏漏。有的保障房项目甚至在即将建成时不得不推倒重来,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又由于保障房的消费者大多是弱势群体,维权资源较为匮乏,遇到问题往往很难获得政府部门的重视与帮助。诸多迹象反映出一个重要的矛盾,即保障房本来比普通商品房需要更严格的质量把关,但在现实中情况往往相反,保障房的质量问题很容易被轻易放过,从而给群众利益带来损害。这样的局面如果不能得到扭转,保障性安居工程就将面临困局。最近一段时间,多个地区的保障房“遇冷”,多少也与保障房本身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有关。
去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强调,对保障房建设要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质量出了问题,责任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追究其责任。终身责任制的提出,反映出中央政府对保障房质量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可能出现问题的警觉和预判。安徽省等地在落实终身责任制方面做得较为细致,除了在保障房项目上安装永久性标牌、标明责任人之外,还在建设环节设立群众监督员,由当地群众参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把关。北京则对保障房项目实行随机抽样检测和分户验收,还规定开发企业在保障房入住后要成立专业保修队,并公示保修处理程序。在保障房建设大提速的关口,这些特殊政策措施的提出和实际应用,保证了保障房总体质量的稳定。
但是,也必须看到,保障房终身责任制这一好的制度,落到实处并不容易,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更不简单。保障房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质量事故?承担责任者除了施工单位外,是否还应包括相应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启动责任追究,其问责程序又如何?人们从新闻中了解到,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保障房质量问题,但还很少听说有人因此受到了责任追究,这意味着终身责任制还需要完善、更需要发力。如果终身责任制能够像利剑一样高悬在开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头顶,则安居工程的“安”字就能深深写在老百姓的心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