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社论:援建中学拆毁 将其归咎企业难以服众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4日05:59  南方都市报 微博

  “香港援川重建中学被拆,改建地产项目”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之后,看来的确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最新的官方回应是:学校是万达绵阳公司在政府“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拆除”的,绵阳方面已经通报万达集团,作出严厉的批评,万达也作了深刻的检讨,而相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对万达绵阳公司的处罚措施。

  一望即知,涉事企业“擅自拆除”是对前不久“投资7000万异址迁建”说辞的一种修正。至于为什么要修正,相信当地官方在出口之后才会领悟:才建不久的学校,再花几千万元巨资迁建,绵阳的钱多得非烧不可吗?无论港人捐献还是即将投入的7000万,哪一分哪一厘不是民脂民膏,是否应该“恒念物力维艰”?

  相较而言,把责任归之于万达绵阳公司的擅自行为,就圆满得多了。企业要在当地投资挣钱,而今麻烦临头,且不说“严厉的批评”,就是再严厉的处罚,聪明的投资者也会一肩承担,以换来风平浪静。然而由于这种说辞与前不久的官方回应明显冲突,复因为根据目前的新闻报道,这只是绵阳地方官员的单方面陈述,其必将招来更多的舆论质疑几乎是一定的。首先,企业既要在学校所在地开发地产项目,唯一具备土地供给资格的政府怎么可能“不知情”?其次,拆除一所学校不是一日之功,也非零敲碎打所能奏效,当地政府怎么可能一无所知?最后,为什么至今只有政府一方自说自话,而不但涉事企业保持沉默,学校师生们更无一人出面澄清真相?

  质疑归质疑,议论归议论,悲哀的一点在于,在这件事情上,质疑和议论或许根本不具丝毫的杀伤力。不能不俯首认可的一个事实是,在既定的话语体系里,这能算是个多大的事儿呢?不仅不涉贪腐,而且文化、教育等事业为地产项目让步还向来被认定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大举措,如果不是因为捐赠者身份特殊,加之捐赠者不谙国情不依不饶,这真的只是“茶杯里的风波”。

  有鉴于此,随着涉事企业出来承担责任,此事之即将画上句号大致可以判定了。虽然责任之攸归还会引来公众的疑惑,但这样一个追责的姿态已经算是不错,不会有伤筋动骨的结局,也不会有公众想要的结果了。事件发生之初,曾有媒体缘于事件中捐赠人权利的凸显,希望中国慈善事业经此而“凤凰涅槃”,建立一种新的善款管理模式,但现在看来,这恐怕只是一种遥远的愿景而已。在慈善事业主要由行政管控的背景下,在官员动辄一掷千金而纳税人不得闻问的现实中,在善款使用和管理不善的责任被虚化的语境里,捐赠人在献出爱心之后,还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和监督善款是否被浪费,岂非虚语?

  尽管如此,公众还是能够从这一事件中学到很多东西。重要的是,任何一种权利不会由天而降,必须靠权利人坚定地主张和维护,慈善事业中捐赠人的权利也概莫能外。虽然本次事件中捐赠者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权利会相对地受到重视,所以其一旦发现定向捐赠中的协议改变,可以要求善款使用者给予解释,并进行“追索”,但至少他们对善款锱铢必较的态度值得借鉴。回到中国的慈善事业,中国慈善事业弊端不少,以往舆论反省虽然足多,也许还有必要再补上“捐赠人对自己的权利主张不够”这一点。

  当然,哪怕捐赠人坚定地主张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就像本次港方所做的一样,也有可能被“内功高手”化解于无形,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权利人主张一次,维护一次,就能有一点动静,就会形成一种压力,何况是如此庞大的一个权利人群体呢?相信他们的力量,积聚起来,一定会撬动那看似牢不可破的根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