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龙贵:教育补助被吃空饷源于数字政绩迷恋

  吴龙贵

  本该惠及每名农村学生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却被冒领。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在湖北阳新县官方统计信息中,几千名在学校难寻踪迹的学生领此补助,甚至一些本不存在的学校,仍在领着补助资金。(昨日《中国青年报》)

  一所学校明明只有两千多人,而在官方统计中,却“注水”为五千多人,让人叹为观止。面对记者追问,当事学校的校长说“这个,不好说”,当地教育部门官员说“这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尽管被吃的“空饷”究竟流向了何处还无法断言,但这种捏造学生人数骗取国家教育补助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已是一种潜规则。

  教育补助被吃“空饷”,公众首先想到的是监管不力的问题。但更应追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监管不力的问题?

  稍加留意,我们会发现类似的问题在现实中普遍存在,譬如扶贫资金被套用、保障房建设资金被挪用等。一个共同点是,这些具有福利性质的公共资金的受助者,都是社会弱势群体。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不具备任何博弈能力,更不要说监督,除了被动接受之外,别无选择。而他们的弱势,也凸显了资金发放部门的强势。

  一方面,由于缺乏责任倒追机制,资金发放和使用的效果如何几乎是无风险的,出于节省人力物力甚至仅仅由于嫌麻烦,相关部门根本就没有去完善监管制度的动力;另一方面,与资金发放部门政绩挂钩的是资金发放的数量和速度而非效果,也就是说,发得越多越快,越能彰显其办事效率。以阳新县为例,尽管发生了大面积的造假行为,但这并不妨碍资金发放部门以“注水”的数据写进工作报告中,甚至向上级邀功请赏。

  由此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补助资金的标准是不是偏低了?以阳新县为例,有的学校谎报人数达到1倍甚至3倍之多。显然,这种现象并非阳新一地。但吊诡的是,一方面贵州山区连3块钱的午餐费都因“经费困难”无法解决,孩子们只能靠多饮水充饥,另一方面,却对教育补助的发放如此随意,任由腐败分子中饱私囊——强烈的反差之下,不禁让人想问,这究竟是由于所谓的“监管不力”,还是骨子里过于迷恋“数字政绩”所致?

  教育补助被吃“空饷”,某种程度上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国家层面对于农村教育现状缺乏统筹、协调和调查,更准确地说,其实是决策部门和决策者对基层情况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以至于制订出的政策与现实严重脱节,不能被一句“监管不力”所掩盖。这个问题不解决,吃“空饷”的现象无法杜绝。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