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延迟退休需以增进多数人利益为依归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1日04:59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因为一句“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的表态,人社部成为近期舆论关注的焦点。围绕延迟退休的是非利弊,人们争论不休。也许是有鉴于此,为了尽快平息争议,近日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的确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但进行政策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从语义上讲,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和现行退休年龄不会马上修改这两种表述并不存在实质的冲突,为什么早前人社部的一句表态会引发轩然大波,以致现在需要来一个澄清呢?

  其中的原因不难体察。一方面,退休年龄的调整将对就业格局和老龄化的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它牵涉到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延迟退休的官方声音一经释出,哪怕其中包含着许多并不确定的信息,也必然招来强烈反应。不同群体的人们会以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为取向,针对一项可能的公共政策自觉站队,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人社部显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如果要启动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肯定会深入论证,并广泛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这是出台重大公共政策时一种理想的状态,也可以视为是对那些自认为会因延迟退休而受损群体的安抚,而由于这一群体可能极为庞大,因此这样的表态便具备了缓解公共焦虑的积极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在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上,存在根本的利益分化是一个不可讳言之事实。2010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称记者采访发现,“对延长退休年龄,不同群体意见不一,干部支持较多,工人多数反对”。这样一种局面下,无论是否延迟退休,要想顾及所有群体的利益平衡,在这些原本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中间找到所谓“共识”,无疑将非常困难。

  在利益分化格局很难因宣讲和感召而改变的现实下,一项公共政策的调整,让所有利益群体皆大欢喜是理论上的最佳,实际上如果这一政策接近于功利主义者所提出的“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目标,就应该被认为是一项成功的政策了。而当前条件下延迟退休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弹,也许就因为受损者的比例可能大大高于受惠者。许多人士在讨论出台延迟退休政策的种种条件,其实一言以蔽之,一旦受惠者超过了受损者,延迟退休的条件就自然成熟了。

  几轮延迟退休的争议启示我们,只要以“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归,公共政策就不会偏离公共的方向,这样的启示对推动一些迟迟其行的改革是否也有借鉴价值呢?

分享到: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更多关于 延迟退休 公共政策 不同群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