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球时报:安康引产事件新波折令人深思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8日07:15  环球时报

  陕西省安康市严肃处理妇女大月份引产事件的相关责任人,态度明确,措施坚决,反应也算得上及时。但26日西方各大媒体又报道称,地方政府派人到医院“看守”当事妇女,她的丈夫欲上北京见律师被阻拦,当地村民还对接受外媒采访的这个家庭打出“驱逐卖国贼”的横幅。这件本应冷下来的事又在外媒上热了一轮。

  外媒称村民打横幅受到基层政府的鼓励,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事情的这些后续发展的确值得深思。本来一个单纯违规引产、处理也很清晰的事件出现似曾相识的复杂化,中国的基层现实与外媒之间像是存在一条制造这种复杂化的“流水线”。

  中国基层的问题很多,这在短期内改变不了。境外一些势力很愿意中国出事,甚至会寻找机会在中国制造麻烦,这也改变不了。西方舆论喜欢报道中国的丑事,这是它们的天性,连中国国内舆论也在被传染。总体看,西方处在通过舆论掺和中国内政最方便的时期。

  中国对此当然很不舒服,但“干涉点”涉及中国民生问题时,对抗这种干涉切不可成为官方的主要工作方向。无论是PM2.5,还是这次计生违规,我们的工作重点都必须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安康市已经采取正确态度的情况下,又出新风波,原因大概不是单一的。然而害怕事情在媒体上炒来炒去,是中国各级政府的普遍心态。这可以理解,但很多基层政府完全没有化解舆论的经验,往往会采取自以为有效的“控制”手段,从而把事情越搞越糟。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官民在舆论中的相对位置,如今普通人发布信息的资源几乎像官方一样丰富,也一样有效。准确地说,在信息层面,普通人已经是“控制不了的”。

  大月份引产的事,错就是错了,基层政府唯一应当采取的态度就是处理相关责任人,向公众坦诚道歉。当事人合法接受采访、打官司,官方为求事件平息只能以平等的方式做劝解,决不可强行阻拦。任何基层政府在类似情况下都必须保持这份清醒。

  安康的后续风波表明,有些干部大概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心里不太服气。此外他们对采取一些小动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完全不了解。

  当然,这件事不仅仅是安康基层组织的问题。尽可能“压住”坏消息已经成了中国很多官员的共同潜意识,一些人往往没有以真诚态度驾驭坏消息并赢回正面形象的能力和自信。改变这种情况无法通过一两次反思就做到立竿见影。

  然而必须看到,官方这方面的进步的确在发生,现在问题是这种进步的速度仍然滞后。互联网上的舆论风气总体对官员们不利,从而使官方做更大调整缺少信心。外媒的扰乱通常会带来额外的紧张。

  与舆论沟通是今后中国官方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舆论会越来越乐于揭丑,这既不代表中国真的很丑,又不代表具体的丑多了可以不在乎。“出事”的中国基层政府在通常情况下应得到实事求是的对待。中国需要更全面的基层政府和官员评价体系,错就是错了,但功过应分清。这样会让基层官员在遇事时精神从容些,而不是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堵”,以至于越堵越乱。▲

分享到: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