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球时报:舆论压力促进中国信息公开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7日09:12  环球时报

  北京市昨天宣布已在北京域内找到77具水灾遇难者遗体,并解释说由于泥石流等给搜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死亡人数的更新没有达到舆论的要求。在舆论特别是互联网反复质疑遇难者人数后,昨天的官方公布和舆论追究终于形成汇合。

  上周六的大暴雨迄今仅在北京域内就造成77人死亡,这令人非常悲痛。它让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惭愧,也让中国吸引了全世界瞩目的现代化蒙羞。有无数教训等待我们总结、反思。

  最近几天,舆论的焦点集中在政府的诚信上,像以往几次灾难一样,它带来了政府如实公布灾害信息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使得隐瞒死亡人数的风险,已经远远大于如实公布的风险。显然与此有关系,中国近一个时期对灾难死亡人数的公布正变得越来越真实。

  我们希望政府方面真实公布灾害信息会从此成为习惯,而且对舆论有可能尖锐质疑提前就有预判,从而发布死亡人数的关键信息做得更及时主动,走在质疑者的前面。政府在这方面显然仍有做得更完善的空间。

  在对政府发布真实救灾信息保持压力的同时,舆论也应有所总结,了解公布死亡人数有时跟不上舆论要求速度的多重原因,不把它们都往政府是否诚信上简单归拢,为赈灾中官民的更好配合创造条件。

  曾几何时,中国灾害死亡人数曾是“国家机密”,打破这个“机密”,把它对社会公布,然后做滚动公布,甚至做实时滚动公布,中国的灾害信息披露总体在沿着这条路前进。像2005年松花江污染向社会公布成“修理管道”,那样的事在中国大概很难发生了。

  然而中国信息公开显然远未走到尽头。隐瞒坏消息,或对它们“低调处理”,在很多时候仍是一些政府官员的习惯性念头。在涉及维稳时,这种做法被实施的情况仍然不少。这是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长期缺口,也是一些原因明显或者“莫名其妙”对政府质疑不断出现的根源之一。

  提高政府的总体公信力是解决各种具体质疑的根本途径。包括死亡人数在内的灾害信息是近年最激烈的质疑领域,从最近几次的实际情况看,这也是政府改善最多的领域。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改善在速度和细节上仍没有达到舆论要求,因此没有得到充分信任。但只要政府继续努力,在这一领域率先形成突破,得到舆论较大认同是有希望的。

  舆论质疑带来了政府公信力损失,但也的确帮助改善了政府的行为,政府和舆论新互动实际在逐渐成形,它有可能结成中国改革的一个正果。

  中国社会需要以时代的豁达看今天的舆论万象,看中国的种种问题,以及这个国家的整体前进。中国越发展,容量就需越大,有一些很尖锐的点,很难说它们最终造成的究竟是破坏,还是推动。▲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 新闻北京特大暴雨灾害已致77人遇难
  • 体育刘翔排名退次席 网球李娜首战汉图楚娃
  • 娱乐暮光女承认偷腥 发声明求男友罗伯特原谅
  • 财经珠海民企填海造地被政府强收转让国企
  • 科技联通称WiFi上网终端不设限
  • 博客实拍天津暴雨(图) 天使妈妈救助传旺声明
  • 读书文史观天下:揭秘中越两次南海大对决
  • 教育调查称69%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到2千元
  • 育儿儿童家具新国标8月起实施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天使超模助阵奥运 女星穿大牌不输超模
  • 尚品解密酒中王者之奢侈香槟 私人飞机不是梦
  • 星座测试爱情致命软肋 12星座辞职榜
  • 收藏海南黄花梨遭疯狂盗伐和高价收购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