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淡化少数民族”论可以休矣

2012年08月15日07:14  环球时报

  杨  振

  《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8月6日刊登了董勇先生《多用“中华民族”的称谓》一文,文章指出,在各民族平等的今天,应对“少数民族”一词的日常称谓进行适度淡化,认为“少数民族”称谓反而让少数民族同胞有“被看低或者歧视”的感觉。对这种淡化“少数民族”的论调,笔者很不赞同。

  《多用“中华民族”的称谓》一文作者虽然在文章开始赞成民族政策的合理性,但随后即指出民族政策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市场经济”,并说汉族同胞在有些地方被歧视。这种论断并不符合实情,如果民族政策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始作俑者,那么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还强调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并出台规划,明确指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是重大决策部署。宪法已明确规定:“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其次,笔者认为,《多用“中华民族”的称谓》的一些论证并不严谨。例如,文章在指出存在“少数民族被歧视”情况时,只说是“发现”,并未有严格论证说明。然而在社会科学领域,民族研究是一个非常敏感和严谨的课题,不是说“发现”就“发现出来”的。笔者就是少数民族,这么多年从未觉得被歧视过。此外,文章还强调对欠发展地区的政策优惠应惠及所有民族,而不应区分民族成分等,但实际上我国欠发展地区多是少数民族同胞在居住,他们住在边远地区,住在大山上、山沟里甚至荒野中,而汉族人民多居住在较为发达的地区。欠发达地区虽有汉族同胞,他们也多是由于民族政策需要而来,肩负帮助少数民族发展重任,如果他们享受民族政策,就失去了帮助少数民族的意义。在民族问题上空谈“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渲染少数民族成了“特权者”,肯定有人会笑掉大牙。

  再次,“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大称谓,其实只有103年历史,首先使用这一概念的人是梁启超。在此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按照现代民族观念,我们把少数具有特殊习性和不同文化的人群划分为少数民族是对的,刻意淡化无助于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民族政策和“市场经济”无关,更不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也和“中华民族”的大称谓没有对立关系。一个大家庭内部有父母儿女之分,对外统称为家庭。汉族也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还是多数民族,而在有些地方和环境下,少数民族就是少数民族,就像男人和女人一样,女人有的时候就是需要被男人照顾,少数民族同样需要照顾。我们仍需要坚持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原则,“淡化少数民族”论可以休矣!▲(作者是云南省民族学会专职副会长)

分享到: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热身-弗莱彻复出曼联1-2不敌阿伯丁
  • 娱乐《英雄无悔》主演李婷去世 终年43岁(图)
  • 财经江门住建局否认挨批 称官方结论未出炉
  • 科技京东大家电三年零毛利挑战苏宁国美
  • 博客青海孤儿院实拍(图) 哪版周芷若最美(图)
  • 读书毛泽东如何评价斯大林对自己人残暴屠杀
  • 教育私塾的逆袭:没有文凭的教育行得通吗?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车内毒气真相揭秘 识别一次性用品优劣
  • 女性时尚杂志抢电商饭碗 汤唯长裙扮女神
  • 尚品七夕浪漫餐厅推荐 鹊桥夜选酒攻略
  • 星座周运12星座本周忠告 梦境测致命伤
  • 收藏艺术家一天结婚7次 中药材收藏价值存疑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