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近日,日本政府及某些右翼分子对待钓鱼岛的态度,激起了中国人的强烈愤慨。民间一些人自发结成团体登上钓鱼岛,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的同时,也有部分人受到一些别有用心者的煽动起哄,打砸同胞开的日系车,采用偏激的方式表达爱国之情,让人感觉非常刺眼。27日,又发生了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车辆被堵,日本国旗遭抢的事件。各种版本的爱国激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激情与盲动齐飞、理性与流氓一色的诡异图景。
没有人愿意去质疑愤怒青年上街的初衷,因为“日本右翼分子的非法行径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外交部负责人已向日本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表示强烈抗议。官方的抗议与民间的愤怒,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情绪或感应,也正是支撑一个国家或民族走向复兴与光荣的动能。它没有指数可言,却永远比数字更靠谱。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事关国家命运和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保卫国家,捍卫国家利益。但爱国也应坚守一定的底线,也要智慧、理性爱国,而非简单、粗暴地表达爱国之情。“一个国家青年不会愤怒就没希望”,同样的,一个国家青年只会愤怒就更没希望。爱国青年应知晓,暴力不是表达爱国的首选项,不要给暴力披上爱国的外衣。
我们支持爱国,呵护初衷良善的爱国感情,感动于赤诚热血的爱国理性,但也得明确一个前提:恰如若干年前卢梭的告诫,爱国,不是流氓的庇护所。这些年,所谓反日大规模游行并不算特别少,但除了触目惊心的打砸闹剧,似乎少有洗心革面的理性作为,更多的,是无辜的受伤者,譬如中国小业主自己开的美津浓专卖店、左邻右舍新买的尼桑汽车、报社记者手中的索尼相机……
爱国也许是个含义隽永的宏大命题,但理性却是板上钉钉的普适价值。一方面,爱国与所有一切标签一样,同样有真伪之辩。有一个道理是肯定的,自强才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暴力的打砸事件,不过是扰乱秩序、戕害同胞的“害国主义”。在那些煽动起哄的伪爱国主义背后,如果撕去所谓“爱国”的时髦衬衫,那么剩下的就只有赤裸裸的恶魔纹身罢了。另一方面,正如论者所言,“一个现代国家需要强大而理性的公民社会予以支撑,需要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上发出声音、表达意愿”,但如果理性表达异化成众声喧哗,一切公序良俗就会沦丧于“为颠覆而颠覆、为破坏而破坏”的暴乱,这是法治的笑话,更是自虐式的倒退。搬弄是非,挑起争端,引发的不只是冤冤相报之恶,更重要的是,这种暴力逻辑迟早会把方向莫辨的矛头对准身边的个体。
爱国是权利与自由,但任何权利与自由都有边界内的尺度。当市场以开放的姿态互相渗透,当时代以理性的面容启迪未来,爱国当有更原则、更平和、更睿智的表达与张扬。爱国不是打砸抢,爱国更不是为流氓行为找了件居高而下的新衣……正义来自于真相,理性来自于理据。转型期的中国,爱国当有更纯粹的维度,这个维度,起码当经得起三重试纸的考验:法纪的边界,谦抑的行为,自强的能力。只有运用智慧理性爱国,才能不伤害到国家,不抹黑国家,不使国家陷入外交被动局面,不给国际舆论留下任何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