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客
9月1日,湖北麻城市顺河镇3000余名学生需要自带课桌报到。据悉,整个顺河镇有5000多名学生,开学前约2000套新课桌被分配到镇上的一所希望小学和中心小学,仍有3000余人缺乏课桌。有的学生因此把茶几拿来当课桌,而留守儿童只能由年迈的奶奶扛桌子为其报到。(9月3日《长江商报》)
看完这则新闻,我先是愕然,继而有点心酸!自带课桌上学,在我看来,这样的“景观”有些遥远———30年前,我在沂蒙山区一所贫穷的山村小学读书,记得当时,除了几间破落的房子之外,教室内空空如也。上小学1、2年级时,每天上学,我和小伙伴们一手拎着个矮凳,一手怀抱着一块破瓦片,口袋里揣几块滑石,这就是我们上学的全部家当。上课坐在板凳上,瓦片是本子,滑石是笔,写完几个字,用脏兮兮的袖子一擦,然后反复写字、算术。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做砖坯,晒干后,自力更生垒起土砖课桌——— 质地倒是结实,就是经常磨破我们的裤子和袖口,冬天的时候,每个孩子的棉裤在膝盖那处磨出洞,露出黑棉絮……
改革开放后,伴随地方经济的发展,我们一再听到的是“再穷,不能穷教育”;看到的是一些地方楼房最高的、庭院最美的是学校;很多地方的学校教育条件与手段相当先进,不仅普及电脑教学,而且连授课都使用投影仪、电子课件等。但在有些地方,譬如麻城市顺河镇,竟然连孩子的一张课桌都无法配齐,致使3000余名学生需要自带课桌报到。
历史发展到今天,一级地方政府为孩子配一张课桌有多难?反正,在我看来,这实在算不上大事。一张两人用的小长课桌,也就是一张长木板外加四条腿,农村不缺劳力和工匠,打制一张花费不会过百元,显然,一级乡政府若说拿不出10多万元配备课桌,恐怕无人相信。
即便镇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但官员也可以出面游说一些企业“献爱心”,还可摊派任务给村子,一个乡镇,起码有数十个村落,一个村落也得分配二三十张课桌的任务,这不算多。再不成,还可以向上级部门求助……反正,办法总比困难多,该乡镇领导若是心里装着学生,心忧学生上学东拼西凑课桌的实际困难,只要是动动脑子,集思广益,为学生定做或募集一两千张课桌,恐怕是小菜一碟。
但现实却是,当校长借课桌成开学头等大事时,当父母打工、奶奶扛桌去报到时,乡官在哪里呢?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地方财政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高,而学生的上学条件,竟然与30年前的乡村教学条件相差无几,这是教育之耻,更是地方官员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