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有化”钓鱼岛是自说自话
买卖甚或“国有化”钓鱼岛,不会改变这一岛屿的国家归属,只会强化全体国人的主权意识。
本报特约评论员 祈乐纛
小时候,家住南方一座城市,7岁以后搬入一栋两层木结构楼房,进屋有一木阶,比地面高出大约一尺,随后是地板,令天花板显得低矮;这类楼房的周围,是一堵围墙,墙外几公里范围内,散落几十个水泥碉堡。
那宿舍,是异国侵略者1937年占领那座城市以后的遗存,曾经是异国侵略军军官及其家属的宿舍。
那碉堡,是异国侵略者的防御工事,永久性工事。
那宿舍和碉堡,显现侵略者从来没有想过离开那座城市、离开这个国家。
只是,侵略者怎么想、怎么做,是一回事情;他们67年前战败,“放弃”那些宿舍和那些碉堡,是另外一回事情。
那些宿舍,木结构建筑,异国特色住宅,如今荡然无存。
那些碉堡,呈圆形,直径超过两米、墙壁厚度将近两尺,极为坚固。待我上中学,国家进入快速建设阶段,散落在农田中、校园内和道路边,碍眼、碍事。碉堡砸不毁、拆不掉,又不能用炸药,于是只能用巨型吊车、用平板大卡车,整体吊起、运走……
如今,依照一些侵略者后人的理解及其逻辑,那些宿舍和碉堡,尤其碉堡,由昔日侵略者设计和建造,或许用了从侵略者国内运来的水泥,理应属于侵略者后人的国度。他们可以宣示“产权”,可以行使“管辖”,可以登临“调查”,可以谈判“议价”,继而可以买、可以卖……
由房产和物产而至于地产,他们或许会说,那座城市同样属于他们。
放眼其他城市,包括一些北方城市,侵略者遗存,包括建筑物、附属设施,时至今日,还有不少。那是侵略铁证,让国人触目惊心;或是侵略者“遗产”,让侵略者的后人心潮澎湃,超乎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之上,完全取决于是否有善恶感,是否有羞耻心。
一个强盗,抢劫并占有他人财物,多年以后以买卖赃物方式试图“洗白”,以求合法“拥有”,不是自说自话,是什么?
历史,理应让人深沉,而非躁动。一个岛国,面对一个大陆国家,曾经以阴谋伎俩加以肢解,以杀戮方式试图征服,借助劫掠手段增强自身实力,不是最终落入无条件投降境地吗?
现实,理应让人清醒,而非昏聩。买卖甚或“国有化”钓鱼岛,不会改变这一岛屿的国家归属,只会强化全体国人的主权意识。
历史和现实,不会停滞。未来,一个强大的民族,一个强大的国家,因循自己的轨迹进阶,积累更大的能力和更强的实力,断然要讨回历史公道。
小时候,住那宿舍、看那碉堡,内心郁结。成年后,忆那宿舍、想那碉堡,明白那可以是一种情感调动、情绪激发,知道只要国人不放弃,是国人的一切,异国人终究不能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