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连根
这一周对莫言来说肯定是一段极为重要的人生历程,因为他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完成了从“被诺贝尔文学奖”到真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转变。从“被诺贝尔文学奖”那时起,莫言就置身于人们的热议之中,赞成者称莫言是中国的优秀作家,获奖实至名归;反对者认为莫言的作品及其本人还有种种缺憾,不应该获奖。
现在莫言真的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意味着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考察莫言的过程已经结束,同时这也意味着又一项国人心态测试活动已经启动,即我们能否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首位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怎样的心态才是正确的呢?笔者认为以下三种心态比较可取。
其一,祝福心。长期以来,中国人就有诺贝尔奖情结,总希望有本土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现在莫言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莫言是极有个性和才华的中国作家,获此项殊荣是对他几十年来坚持文学创作的一种肯定。如果这种肯定能让其他中国作家看到希望,给他们以继续坚守文学的勇气和力量,让久已低迷的中国文坛多出几分生机,那么这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此外,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助于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和中国社会。中国的和平崛起不能仅仅凭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硬实力,还需要更多的软实力,而文学就是众多软实力中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讲,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帮助中国文学圆了诺贝尔奖之梦,而且还会加快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互动步伐。于公于私,这都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
其二,平常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件可喜之事,但是我们同时亦要有所警惕:一方面要警惕对此事过度阐释,另一方面还需防止对莫言本人形成捧杀之倾向。
诺贝尔文学奖虽然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文学奖,但它也仅仅是一个文学奖项而已。历史上有不少一流的作家就曾与它失之交臂,是否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衡量一位作家文学成就大小的唯一标准。莫言成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这也绝不意味着莫言就是中国作家中的NO1。“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莫言之外,中国还有许多优秀作家,他们对文学的真诚投入同样值得人们尊重,他们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与莫言的作品在文学成就上也难分伯仲。如果仅仅因为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把莫言立为中国文学的“头牌”,就将所有的掌声和鲜花都献给了他,造成“莫言热”与“文坛冷”的强烈反差,那显然是不恰当的。相信这样的“捧杀”也是莫言本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其三,包容心。所谓包容心就是不要苛责别人,不要求全责备。笔者注意到,还在莫言“被诺贝尔奖”之时,就有人批评他缺乏足够的独立精神和担当意识,不能说这种质疑没有道理。笔者要说的是,莫言是位作家,他的主业是文学创作,而非思想斗士。作家能兼做思想斗士当然最好,若不能兼之,仅仅做一个优秀的作家也已足够。作家需要宽松的创作环境,营造这种宽松环境不只是与官方有关,民众的理解和包容也十分重要。
总之,官方不要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身份就捧杀莫言,民间也不要拿一时一事挤兑莫言,不“捧”不“骂”才是正确的心态,这也是对莫言最大的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