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清:强修莫言旧居是焚琴煮鹤

2012年10月26日02:39  新京报 微博

  ■ 议论风生

  莫言旧居的文化意义恰恰正在其旧。土打的院墙,灰白的瓦片,老式的木格窗棂,乃至旧居的残破,才是最为真实的。

  莫言获奖以后,莫言旧居要不要修、如何修,就成了一个问题。

  据报道,莫言获奖之后,当地管委会提交了规划,打算花费50万元人民币对旧居进行整修。但90岁高龄的莫言父亲管贻范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莫言是从高粱地里走出去的人,通过自己的辛苦写作成名了。去年不同意修缮,今年拿了奖,同样不会同意。那样太张扬了,做人要低调,我们自己动手修修便可。”

  高密想借莫言的名气开发旅游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段时间以来,当地透露出来的一些开发计划,遭到了舆论的质疑。如果这还不能令当地某些政府机构和官员觉悟,那么,整修莫言旧居这事,还是有必要继续唠叨唠叨。

  50万整修莫言旧居,很可能干成一件焚琴煮鹤的傻事。50万在山东农村完全可以建一豪宅了。莫言的旧居也不大,真不知道当地要在这几间房子上怎么花,才能花上50万。这些钱,就是把莫言旧居推倒了,按照明清仿古建筑样式重建一遍,恐怕也花不完。莫非,还要在此基础上,把莫言旧居搞成一花园式建筑不成?

  现在,莫言旧居的文化意义恰恰正在其旧。土打的院墙,灰白的瓦片,老式的木格窗棂,乃至旧居的残破,才是最为真实的。莫言家并不富裕,也没有必要向外人掩饰旧居的寒酸。目前的旧居,基本原样呈现了莫言青年时期的生活状况,就很好。也正是这样,很多游客来了才会心生感慨,才感觉到真实,才能代入一种历史感。

  如果当地投入巨资,把莫言旧居整修得花团锦簇,反倒如焚琴煮鹤、花间晒裤,大煞风景。这就相当于把真正的莫言旧居给毁了。

  而且,不能不说的是,莫言旧居至今还是管家的私人财产。要不要整修还是莫言家人说了算。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也意味着,管家想整修就整修,想不整修就不整修,当然,他们也有权利决定花谁的钱来整修。因而,地方政府哪怕是出于好意,要给人家整修,只要莫言的父亲不同意,这事就不能干。

  再说,当地投入50万整修之后,莫言旧居算谁的?如果还是管家的,相当于将公共财政资金给了私人,这是不是国资流失?如果借此将管家老宅给占用了,这又是否为一种目光短浅的巧取豪夺?须知道,因为莫言获了诺奖之后,管家老宅的价值就已经具有了文化价值,不可再用金钱计算,当然也不能按照当地普通民房的市场价值衡量。

  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值得欣赏的就是莫言家人的本分、朴实、低调。倒是当地的一些政府机构、官员,按耐不住,跃跃欲试要搭莫言和诺奖的便车。这趟便车不是不能搭,关键要看怎么搭。没文化、没水平地硬往车上爬,恐怕是姿势难看令人笑话的。

  □新京报评论员 于德清

(原标题:强修莫言旧居是焚琴煮鹤)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解放军四总部领导调整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完胜科贝尔 末轮决战阿扎
  • 娱乐中国好声音出招留刘欢:每天只录8小时
  • 财经星巴克咖啡中国比美国贵10元
  • 科技微软发布Windows 8:升级需248元
  • 博客崔哥:老外含泪诉说娶中国太太的下场
  • 读书邓小平眼里毛泽东晚年的最大悲剧
  • 教育6岁娃每天写4小时“中国式家庭作业”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