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不要貌似弘扬实则糟蹋京剧

2012年10月30日11:21  南方日报

  潮 白    

  对京剧的“恶搞”升级了。前几天是“比基尼京剧”,这回干脆赤裸裸,亦即有人呈现出来的所谓“裸体京剧”。前一个是在2012年第37届中国区比基尼小姐总决赛和全球总决赛的启动仪式上,参赛佳丽们穿着京剧元素的比基尼在舞台上走来走去;此番展示的是摆拍出来的照片。一动一静,或许相互之间不存在什么关联,但给人以遥相呼应之感,那就是:糟蹋京剧。

  “恶搞”是我的说法,在人家看来,京剧元素带有比基尼,“惊艳了整个舞台”,应当论功;裸体京剧则是“观念摄影”,超越了感官印象,层次升华了,据说“充溢着图像人类学意味的‘国人’众生相”,意义深刻了不少。但这也等于是说,在拍摄者那里,借助的只是京剧躯壳,目的是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属于利用一下京剧,与人家“比基尼”的良好出发点还南辕北辙。换言之,“比基尼”与京剧尽管风马牛不相及,但说到底有积极的成分,裸体京剧则纯粹是消极的。所以,网友吐槽的话,还得分清两种行为的“性质”。小子不敏,却正是学人类学的,在校七年时间也不算短,然而参不透用京剧表现“呻吟、恐怖、呆滞、木僵、虚无感、朽灭感、霉腐与墓穴”之类,如何就成了“图像人类学”?搭京剧的车,敢是认为京剧这种载体本身正具备这些“要素”?

  京剧在日渐式微,这是不争的事实。任何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无论曾经怎样辉煌,式微都是必然的。如同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原理,一种文化也是适应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江山代有才人出”,文化形式也是这样。唐诗、宋词、元曲,曾经达到了怎样的巅峰?然而也都是各领一时风骚。京剧是这样,任何地方剧种就更是这样。因此,我一向认为,把包括京剧在内的各种地方剧种作为文化遗产来保护是应该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指望它们重振往日雄风且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则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京剧作为国粹,其生命力肯定不在于迎合于时代、取悦于时代,靠迎合、取悦产生的热闹不仅廉价,而且恰是对京剧本身艺术魅力的证否。京剧等要赢得观众,肯定是要凭借那无可替代的独特魅力,肯定不是仅仅罩上一件光鲜的时代外衣。

  当然,任何人也可以有不喜欢什么的权利。鲁迅先生就对京剧没什么好感,当年他在北京勉强去了两趟戏园子,“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从口气上也能明了他有多么不耐烦,他对男旦的刻薄更是众所周知。即便对家乡戏的某些成分,鲁迅先生也是颇有微词的,在他的名篇《社戏》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比方他最怕老旦,“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那回他好不容易兴致勃勃地到赵庄去看戏,却见“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当今社会节奏快速,无论看哪种戏剧,只要不是戏迷,大抵都会是那种感觉吧。    

  不喜欢归不喜欢,发牢骚归发牢骚,因为终究有人喜欢,有人爱看,有人痴迷。况且,无论上没上名录,包括京剧在内的各种地方剧种都是前人传承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时代都有保留其精粹、其神韵的义务,尽最大可能别让它们消失、断绝。因此,我们应该爱惜它们、尊重它们,应该像对待大熊猫那样把它们当作“活化石”,保护好它们。相反,不要歪曲利用它们,或者打着貌似弘扬的旗号实际上是在糟蹋它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宁波官方研究决定坚决不上PX项目
  • 体育NBA新赛季揭幕-明视频播绿衫军VS热火
  • 娱乐大学生齐跳《江南style》致舞台坍塌(图)
  • 财经潘石屹曝王石天天给女友做红烧肉 专题
  • 科技专题:谷歌推Android 4.2及两款Nexus新品
  • 博客光绪被慈禧打落牙齿 金瓶梅美女小偷
  • 读书揭秘:与中国交战的21国军队的下场
  • 教育“迷失”的高学历农村硕士:想做主人
  • 育儿英国6岁女童成功帮母亲接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