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国未来的走势是光明的

2012年11月16日07:11  环球时报

  ——六位知名政治学专家谈后十八大时代的中国

  编者按  中共十八大胜利闭幕。15日,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与中外记者见面。为此,《环球时报》邀请了六位知名政治学专家就十八大、中国现状及未来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如何看十八大的重要意义?

  房宁(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现应邀在美国观选):在25年前,中共十三大,我正好也在美国。那时的美国正值鼎盛,而那时的中国刚刚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方向未明,步伐不稳,十三大后一年有余,国家便陷入了动荡。看看今天的美国和中国!美国大选,选时阵垒分明,选后争议四起,这次大选表明美国面临着历史性的深刻调整,美国正在经历着冷战结束后最大的困难和考验,前途未卜。处于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关键时刻的中国,顺利完成了代际政治交接,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团结的,有高度共识的领导集体,而这正是未来中国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中国未来十年的稳定和发展有了最根本的政治保障,而未来十年是保障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最后的关键十年。

  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十八大开启的新政治离不开过去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中国政治议程与状况。过去10年,中国政治家达成的战略共识就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20年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这就意味着,至少到2020年,在常态的政治环境下,发展依然是重心。大幅度的或者说激进的政治改革不会是优先选项,因为那样最能引发争论甚至冲突,进而丧失战略机遇期。未来5年中国政治应该是常态的,渐进的,并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新的政治起点应该从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出发。

  杨雪冬(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十八大让世界如此关注,除了因为要实现领导人更替外,根本原因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尽管执政党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但十八大胜利闭幕,显示出执政党团结的一面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当外部挑战越大之时,中共反而更团结。此次胡锦涛从中共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的职位同时卸任,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过程中开创了先例,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具有重要影响。

  戴焰军(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十八大体现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更丰富,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增加到总体布局中,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把反腐倡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说明对这一问题有充足的认识;全面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强调按规律办事,对党建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也是十六大以来党在理论创新上的一个重要成果。十八大重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既定的大政方针会延续下去,这种政策的延续性和确定性对中国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实现既定目标的重要保证。另外,十八大的召开正值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因此大会提出的路线方针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

  燕继荣(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十八大的召开处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世界经济出现重大逆转,中国面临重大外部考验;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正处于下一步的转型期;同时也是中国领导人新老交替的时期。十八大有望为中国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担当起承前启后、开辟未来的历史使命。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列入现阶段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这透露出的核心信息是坚持改革意识。这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坚持改革意识,就是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改革现在进入深水区,随着经济改革已经完成体制改革的任务,接下来的改革应该集中在政治行政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来建设一个政治清明的社会,通过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设一个公民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动社会的发展,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如何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房宁:中国领导人一直有社会治理的坚定决心与自信。这种自信不是像美国总统竞选那样的表演,也不是装腔作势,而是出于对中国的了解,对中国实践的认识。经过30多年的探索,尤其是过去十年的努力,中国领导人经过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吸收,摸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这就像科学家对真理的把握、对规律的发现那样,决不是装出来的。但在美国,奥巴马看上去很自信,罗姆尼也很自信,但常识告诉我们,其中肯定有一个是假的。现在看,两人都有假的成分,都无法应对当前美国的困境和不确定性。但中国知道事该怎么办,路该怎么走。     

  杨雪冬:习近平的讲话真诚、朴实、亲和,这是向外界很好的传达出这一代领导人的新形象。整个讲话把为人民更好地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提出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执政党在领导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还要提高能力,增强本领,实现更好的团结。可以说,习近平的讲话显示出执政党将用更加扎实的举措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值得期待。

  燕继荣:习近平的讲话给人的直观印象是从容自如,显示出新一代领导人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他亮相时更多强调的是使命与责任,讲述我们现在面临什么问题,如何应对。这也是一个好的开端,可以看出务实风格和踏实做事的态度。

  竹立家:习近平讲话的关键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反映出新一届领导人务实、勇于担当的特点。这些充分说明执政党在未来坚定推进改革开放,敢于面对与解决现实问题,加大力气推进整个社会全面转型的决心。

  如何预估中国未来的5-10年?

  杨雪冬:中国未来总的走势是光明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等长期来看都将推动中国进一步向前发展。但同时中国也面临诸多重大挑战,十八大报告对这些挑战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比如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发展不匹配,经济发展与环境制约问题、党的腐败问题等。执政者认识到这些挑战,关键是如何做到有效应对,使老百姓的期待与党的行为之间的差距最小化。执政党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不能只停留在判断和口号上,更要有具体的举措,让自信变成真正的行动。这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杨光斌:中国过去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多方面的,但问题自然有,比如腐败、法治不彰、利益集团,以及由这些因素而形成的社会更加不公正下的民怨和社会暴戾之气。这些问题应该是下一届决策者国家治理的目标。按照中国政治的传统,每一届执政者都要确立自己的治理目标或引导全社会前进的价值导向。“小康社会”主要解决的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来的是社会结构的大转型。“小康社会”之后,应是“公正社会”,即建立一种公正的“政治-经济-社会机制”,以保证富裕起来的人利益增加不以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损失为代价,从而既保护富人的利益而使社会保有创造力,又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使社会进步更平稳。

  燕继荣:未来十年是全世界发展的关键十年,也是中国发展的关键十年,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关键十年。不论是新一代领导人的主观愿望,还是民众的希望及社会的需求,都要求中国继续向前走,继续推动改革。未来民生问题能否得到明显改善,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随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在国际上显然不会很舒服,因此必须明确新的国际战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考验新一代领导人的判断、勇气和智慧。

  竹立家:中国社会未来5-10年有两项非常急迫的任务,一个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贫富差距,限制灰色收入、垄断收入,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这样才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另一个是政治改革,未来制定重大公共政策时,应保障民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干部选拔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扩大民主。政府必须提供一些切实可行、有操作性的改革议题,形成改革共识,最后形成改革方案。要一改到底,不搞半截改革,不搞形式主义改革。只要新一届领导人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制度创新,大力消除改革过程中的障碍和阻力,未来10年中国将迎来又一个高速发展期。▲(本文由毕方圆、王文和杨婷婷采访整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习近平当选总书记 军委主席 常委名单
  • 体育中超-里皮牵线恒大将与AC米兰谈合作
  • 娱乐毛阿敏谈上海个唱 自夸很牛很纯真
  • 财经汽柴油价今日起每吨下调310和300元
  • 科技淘宝店涉嫌走私5亿元iPhone 25人受审
  • 博客上海体育局:女排队员遭教练性骚扰声明
  • 读书解放战争:中共五虎上将所辖兵力大排行
  • 教育高富帅研究生入伍参军(图)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孕妇生下双龙双凤4胞胎叹养育压力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