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瑞生:该给“少年派”腾点地方

2012年12月09日08:41  钱江晚报

  付瑞生 本报特约评论员

  看完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在想,是什么让现代都市人对这个少年的奇幻旅行如痴如醉。是因为生命和自然中充满无数的神迹吗?还是因为抱着梦想流浪本身对于现代人就是一个美丽的幻梦?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我们是否还要为一些流浪的“少年派”腾出一小块地方呢?

上海对为流浪艺人正名问题早有动议。早在几年前,上海市台联和10位人大代表分别向有关部门提交议案指出,由于缺乏相关规定,政府无法对街头艺人的表演 和创作进行必要的规范、鼓励、引导。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即将开始立法调研,《街头艺人管理条例》有望3年后出台,它很可能成为国内首部针对街头卖艺现 象的地方性法规。

街头艺人其实不是啥稀罕物。莫言获奖演讲中反复提到那个“说书人”,而在欧美各大城市,街头艺术家更是“随处可见”。到台北看街头杂耍更是成为游客的保留项目。《中国好声音》节目中那个催人泪下的盲人歌手、在春晚上唱出流浪者心声的“西单女孩”……

他们不是那个“理查德帕克”(电影中老虎名字),他们不仅不丑,而且很多都很温柔。有台湾学者就感叹,“城市综合感觉冷硬,水泥森林的建筑缺乏人性。在 人们脑海里,街道大多是政治图腾,没有人文想象。是街头艺人把街道还给市民和观光客,变成一座乐园。”我想,街头艺人最大的贡献就是帮这座城市“针灸”, 把那些硬邦邦的节点诗意化。

不过,现实生 活中,人们更愿意相信奇幻的漂流,因为我们习惯刻意回避残酷的现实。街头卖艺一直和乞讨、混乱、肮脏、坑蒙拐骗、小偷小摸混淆在一起。政府部门出台法规的 首要任务在于,区别何为乞讨何为艺术。在强化城市执法管理的同时,既要让因为疾病、贫穷、残障而流浪的乞讨者进入公益救助系统,也能给真正有梦想的“少年 派”一只小小的方舟。这片方舟,不仅是精神的支持,更应该包括身份和艺能鉴定、表演方式及时间空间认定、表演的申请与审批、政府的资助与扶持等等。

上海此举给各地城市管理者提供一个思路。对街头卖艺少一分过度的恐惧。猛虎其实不在身边,而在我们的心中。恰如电影中的“少年派”,用宽容、责任与爱驯服了心中的猛虎。从这个意义说,城市管理者不应是个技术主义者,而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习近平:坚持走改革开放且要有新开拓
  • 体育英超-托雷斯梅开二度 切尔西3-1贝帅首胜
  • 娱乐金志文发EP 双喜临门明年6月当爸爸
  • 财经人社部拟分拆推出工资条例 国企阻力大
  • 科技iPad mini内地首秀加价卖:iPad 4遭冷落
  • 博客日本豪乳居酒屋(图) 超大牛排吃完免单
  • 读书新浪独家对话诺文学奖评委马悦然
  • 教育小学生回击外国同桌占领中国论被罚
  • 育儿网购花王纸尿裤被曝致宝宝屁股过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