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10日在斯德哥尔摩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西方媒体称“言论自由成了莫言无法躲过的话题”。中国的言论自由是什么情况,西方人早已形成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变着法想让莫言“表态”,或者让莫言给中国政府制造难堪,或者莫言自己难堪。
做世界级名人不容易,对莫言来说这只是开了个头,我们在此劝他放宽肚量,对舆论的喧嚣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就以他的朴实和坦率面对。他迄今应对得挺好,但他不可能不被非议。
言论自由被奉为西方“第一人权”,也是各种自由中的“第一自由”。今天的西方已经适应了言论自由的冲击,社会为此留足了“成本预算”。西方社会的结构与言论自由经过漫长磨合,有了较高对应性。在西方的系统化成就中,言论自由处在最表层的位置,但很多西方人认为,它是西方发达的根。
无论历史是怎样走过来的,但现实是,言论自由是只要下决心不顾一切去搞,是相对最容易实现的。埃及等不发达国家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实现了言论自由,但获得西方社会的那些言论自由“回报”,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中国的言论自由显然不如西方,甚至不如埃及、印度。中国对待言论自由的态度与对改革的整体态度一脉相承。中国的言论自由这些年一轮一轮地螺旋式上升,但中国的确没有发生过“革命性的突破”。中国的言论自由成就,与中国各领域改革的成就总体看是相当的。
中国的言论自由是否应当甩开其他领域单项突进呢?一些理想主义者认为应当是,这符合西方的鼓动,又有无数名言警句可做佐证,但实事求是讲,中国的大多数人对此是担心或者困惑的。迄今为止世界上并没有完全靠言论自由成功带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国家榜样,言论自由“独自冒进”把社会搞乱的例子倒是比比皆是。
在中国大概没有什么人真正反对言论自由,技术的发展绕开了不少以往的限制,不断创造言论自由质量的刷新。官方确有一些限制性行动,但这一切更像是对言论自由发展的节奏把握,全社会、包括官方对它总体采取了尽可能适应的顺时而为态度。
中国同西方不是不能比,比可以带给我们思考和启示,包括让我们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但反复质问中国人万众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国家是否有“言论自由”,这是我们常说的“对比”吗?这就是装孙子,是在一个光荣的时刻成心要制造些不痛快。
中国对西方的落后几乎是全面的,这一点是中国人就知道。但中国这三十几年发展得最快,震动了整个世界,这一点中国人如今也知道了。中国人不可能不去想,我们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快,是不是在西方的道路之外,真的有一条值得中国人自己摸索并且自信的发展道路呢?
这样的思考已在中国主流社会中蔚然成风。由于西方过去的成功,也因为人性中对现成成就的天然崇拜,中国仍有不少人认为西方的政治总结具有普世价值。但这决非中国人的集体信念,西方人真该好好看看中国的真实民调,他们实在不该误判如此迅猛发展大国的民意。
言论自由当然是好东西,它当然会在中国不断发展。但用“中国为什么不像西方那样言论自由”来教训这个崛起得相当有条理的国家,就是个烂得不能再烂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