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新增教育投入一分钱也不能打水漂

2013年03月06日07: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

  正如温总理所说,“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在增加经费投入时,须将钱用到刀刃上,才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公平。

  必须注意,此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时,就存在一边缺钱一边乱花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投入被用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比如有的学校建豪华校门、五星级酒店、景观大道;二是教育经费被挤占、挥霍,甚至被侵吞,近年来,教育系统的腐败案频发,学校也一改以前清水衙门的形象。

  以上这两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新增教育投入,就极有可能制造新的形象工程,以及滋生教育腐败。对此,国家已加以重视,要求新增教育投入向教育薄弱地区倾斜,并推进民生工程,包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惠及3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等等,可是,就是在这些领域,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在3月4日,贵州省凯里三中办公综合楼一楼外廊地坪突然发生局部塌陷,造成5名学生受伤。营养午餐的营养和安全问题更是一直受社会关注,一些地方的营养午餐,异变为“闹心餐”。

  另外,总体看来,各级政府投入教育时,还存在“锦标主义”思维,虽然政府发展教育的重要职责,是保障公共基础教育,可对高等教育投入还是“大头”(这也与我国采取“全包”方式举办高等教育,公办高等教育份额太大有关),这直接影响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到位,以及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虽然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可是,重重点校、示范校的投入,还是不少地方办学的基本原则,这导致义务教育不均衡情况仍十分严重。

  要让新增教育投入,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改革当前的教育拨款体系和决策机制。首先,应该建立全新的教育经费省级财政统筹机制,并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我国虽然增加了教育投入,但以县乡财政为主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仍未根本改观,省级财政统筹力度没有显著增大,这直接造成一些贫困地区的校舍,依旧十分简陋。只有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强化省级统筹,才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才能切实改变我国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

  其次,我国应探索建立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投入的预算,并监督政府履行投入责任,这是确保教育投入的机制,也是花好钱的前提——如果有教育拨款委员会,那么教育投入就不需看政府部门的眼色,在讨论、审议拨款预算时,就会重视对公共教育的基本保障,而不会无视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却去做一些形象工程,同时将有效避免教育投入被挤占、挪用、挥霍。

(原标题:新增教育投入一分钱也不能打水漂)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