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峰:期待更多的代表委员都“不憋话”

2013年03月06日08:08  青年时报 微博

  更是因为,确保“不憋话”,尽量做到“畅所欲言、有话直说”,实乃代表委员们参加“两会”的基本职责和使命所在  

  □张贵峰

  “我不想憋,憋它干吗呢?”面对记者“你是憋不住话呢,还是不想憋着”的提问,近日频频“开炮”发言的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表示,“当我们在楼道聊天、吃饭唱歌的时候,谈话的尺度、方式、尖锐程度远比今天在会场尖锐得多。为什么这成为大家的习惯?为什么在这我们字字斟酌?”(《南方都市报》3月5日)

  所谓“不憋话”,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畅所欲言”、“有话直说”。为什么对于“两会”代表委员们来说应当“不憋话”,而须“畅所欲言、有话直说”?这显然不仅仅是因为,从一般的说话表达来看,“憋话”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不痛快,乃至“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更是因为,确保“不憋话”,尽量做到“畅所欲言、有话直说”,实乃代表委员们参加“两会”的基本职责和使命所在。

  这诚如崔永元委员强调的,“你在公开场合说这些话可能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是你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不说话,会让更多的人不高兴”,或者最近朱永新委员指出的,“你的不称职就意味着67万人的缺席,你的失语就意味着67万人沉默”。事实上,我国《代表法》和《政协章程》均明确要求,代表委员应“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这也就是说,如果代表委员在“两会”上“憋话”,不敢“畅所欲言”,实际上就是一种不称职行为,不仅会令人民群众不高兴,而且有负他们的托付和期待。

  无疑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我国“两会”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各种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代表委员们“角色意识”也在不断强化深化,但同时也应看到,与“两会”原本应有的基本制度功能,尤其是与社会公众的期待和厚望相比,目前“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议政话语生态,较之完全彻底毫无顾忌的“不憋话”,仍有不小的距离。

  针对干部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曾强调,“干部要讲真话、讲管用的话”,而对于民主监督,总书记最近更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容得下尖锐批评”,“要敢于讲真话,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这种背景下,直接肩负“反映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职责的代表委员们,无疑有更为迫切的“讲真话”、“不憋话”的义务。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