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昌祥:代表委员履职须超越日常角色

2013年03月11日15:54  燕赵都市报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披露:实行铁路政企分开,不再保留铁道部,原铁道部的行政职责将被划入交通运输部。列席会议的铁道部长盛光祖表示,作为末任铁道部长并不感到遗憾,“我当不当部长没有关系,关键是铁路要发展好。”

  作为被改革对象的铁道部长需要超越个人角色,作为两会主角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履职尽责无疑更须超越日常角色。

  每年三月,来自全国各区域各民族各行各业的代表和委员齐聚北京。不论是中央领导,还是地方党政干部;不论是企业老板,还是普通工人农民,从走进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起,代表或委员的职责,要求他们必须以平等的姿态履行职权、共商国是。

  在湖南团,基层代表杨娟娟说,今天能这么近距离面对李克强副总理发言,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同时也有些紧张。李克强鼓励她说:“你我都是人民代表,不用紧张。”在贵州团,农民代表梁文同则很“大胆”,与同是代表的副省长蒙启良“争”当场会议最后一个发言机会:“蒙省长,别和我抢了,让我发几句言吧!”

  在平等的基础上,如何审议好各项会议文件,如何撰写好议案、提案,如何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地发言,是两会代表委员最重要的工作。这一过程中,日常的个人生活和工作岗位是基础,代表委员自然无法也无须脱离。

  日常的感受,专业的视角,让他们对发展中的困境、现实中的难题有更切身的感触。一位代表是全国十佳中学校长,手写了20页纸痛陈补课乱象。“厚厚的一沓纸,密密麻麻的字句,难以书写他心中的沉重。”从实际出发,如此写成的议案、建议,必然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审批一个项目,需要盖多少公章?大同煤矿集团董事长张有喜代表的答案是205个。这样的代表,对推进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必然有更强烈的动力。

  代表委员中的各级干部不少,他们的建言表态,大多和当地工作相连。但个人生活和工作岗位往往也意味着个人和群体利益,两会履职尽责,切不可拘泥于个人或群体的“小利益”,而忘却国家发展的“大格局”。

  两会是严肃的政治生活,全国两会是国家重要的政治舞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委员超越日常角色,讨论影响国家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关键最重要问题,出于公心审议表决各项文件,才是这个舞台上最精彩的演出。代表委员们只有心中牢记“代表意识”,从国家大局出发,才能够在自身专业领域之外发出有质量的议政之声。

  新一届全国人大,基层代表的比例明显上升。其中,农民工代表有31位,比上届多了28人。数量虽然激增,但他们背后代表的却是约2.5亿的庞大群体,平均每一位农民工代表的身后仍是800多万农民工的诉求。更何况,农民工代表的文化水平、参政能力相对较弱,不必讳言。这就需要其他领域的代表们对农民工问题予以关注,共同建言献策。

  农民工群体是如此,其他社会边缘群体也是如此。当今,社会群体的分层趋势明显,代表委员更应通过两会平台,超越日常角色,以言以行,做社会融合、重建信任的桥梁,方不负代表委员的神圣职责、不负全国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