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问过公众吗

2013年03月13日16:06  重庆时报

  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简称发泡餐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被禁产禁用14年后,如今被重新允许进入市场。(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16版)

  犹记得,当初出台一次性发泡餐具“禁令”之前,全国舆论一致声讨“白色污染”,各路专家学者亦轮番上阵,极力论证发泡餐具对身体、环境的危害。最终,政府对发泡餐具出台禁令。可一晃14年过去,职能部门态度却出现大逆转,发泡餐具竟静悄悄地“解禁”了。这让人困惑:如此操作,事先征求过民众意见吗?发泡餐具“解禁”的条件成熟吗?

  从民众反馈的意见看,如果不是媒体报道,几乎没人知道发泡餐具已被“解禁”,也不知道发改委“解禁”的依据和原因。对于民众健康,此举无疑太过草率。为何在颁发“禁令”之时,舆论声势搞得轰轰烈烈,而在“解禁”之际,却又悄无声息呢?两相对比太过鲜明,难免引发民众疑虑。

  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发泡餐具在公众心中已刻下“污染、有毒、难降解”等负面印象,不使用发泡餐具亦成为许多人的日用常识。而从现实来看,虽然发泡餐具从未彻底禁绝过,但也长期处于边缘地位,不再是主流包装物品。如果能够坚持“禁令”,加以长期严厉打击,发泡餐具必然跟随消费升级,逐步被取代或消亡。

  但是,发改委的“解禁”,却可能使发泡餐具的生产流通重新合法化。执法部门将不再依法打击违禁行为,商家亦可名正言顺使用发泡餐具。发泡餐具的生产门槛本就很低,小作坊即可大量生产,这种情况下,它更可能挟成本低廉的优势,迅速冲击环保餐具市场,呈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

  发泡餐具回收利用存在挑战,“白色污染”可能重演。在外部条件和社会环境均不成熟的情境下,“解禁”发泡餐具却不问民意,实在不合情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俞正声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 体育欧冠-梅西两球 巴萨4-0AC米兰逆转晋级
  • 娱乐曝李天一小学照被疑19岁 李母坚称未成年
  • 财经煎饼果子传递经济信号:现在6元02年1.5元
  • 科技三大运营商对微信等OTT业务摊牌
  • 博客十年回忆:62天非典日记 两会博客
  • 读书宋教仁为何与革命战友孙中山不合
  • 教育俞敏洪:大学分等级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 育儿深圳比基尼美女举牌倡议母乳喂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