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永功:怎么看两会成为重大新闻富矿

2013年03月14日16:45  燕赵都市报

  每年两会,都是记者最忙碌也最“出活”的时候。两会是公认的新闻“富矿”。一些热点问题在这里集中讨论、碰撞,一些平时难采访到的主管者和新闻当事人也更容易被“堵到”。于是我们看到,雾霾天气、地下水污染等舆论热点在两会上得到最新回应;房产调控最新政策、油价调整机制完善等也在两会上得到权威解读。一些重要社会事件也被上会记者不断追问,代表委员们遭遇记者提问最多的恐怕都离不开“怎么看”三个字。

  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也愿意在两会上发布重要消息,一些重大决策和项目进展、本地取得的成就等,都成为两会新闻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首先说明,两会正变得越来越透明,在推动和引领权力透明化方面,走在了前面。两会是开放的政治平台,为媒体提供了难得的采访机会。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两会的重要部分;像环境、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重大问题,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代表委员为民代言,自然不可能回避这些问题。

  这几年,两会分组审议向媒体开放,已成为惯例,一些代表团甚至主动延长时间,邀请记者多提问题;一些地方主要领导不回避问题,甚至主动谈及一些难事;一些以往被认为“敏感”的问题,也在逐渐脱敏;一些备受关注的“关键人物”,比如铁道部长盛光祖、新闻出版署署长柳斌杰等,也没想象的难采访。两会在新闻发布上表现出的透明化趋势,不仅体现媒体观念的进步,也是权力阳光化的表现。

  两会成为“最出新闻的新闻发布会”,也是媒体积极履行职责的表现。上会记者也不论“出身”,只比谁跑得快、盯得紧、抓到料。

  虽然媒体竞争中也有商业化因素,一些媒体只顾追星、甚至有将两会“娱乐化”的担忧,但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持续追踪,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知情权。两会和政府的透明化,媒体功不可没。

  两会成为“最高新闻发布会”,同时也表明,一些地方的、日常的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还有提升空间。很多公众关切的具体问题,都可以靠及时权威的信息发布,靠深入群众和透明施政,化解在当时当地。不至于“喧宾夺主”,挤占短暂的全国两会会期。

  而本应引起更大关注的两会重要议题,在媒体上出现的还是不多,或者被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争论所淹没。如代表委员对“一府两院”报告的意见建议,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围绕事关全局的重要制度和立法建议的博弈,以及代表委员如何听取民意、更好履职的经验等。

  两会会期毕竟有限,作为最高的民主政治平台,代表委员的主要职责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监督政府。为让两会开得重点突出、更有效率,两会报道的重点,还应放在代表委员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履职、监督上,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代表委员履职过程也应更透明,审议“一府两院”报告、预算报告中的不同意见交锋,都应让媒体披露发布,吸引媒体更关注会议本身。此外,地方政府也应向全国两会学习透明,完善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一些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不仅应公开透明,更应在第一时间全部公开透明,别留下“且听下回分解”之类的尾巴,不要非到两会上才能讨到权威“说法”。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