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龙:骗官屡屡得手展露了权力结构的罅隙

2013年03月17日00:00  北京青年报

  如今的骗子选择哪些欺骗对象最容易得逞?从媒体报道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财、色、官是骗子最易得手的三大“宝地”。骗财一是许以好处,二是冒充大款行骗;骗色的资本一是用情,第二还是用钱;而骗官的技巧,基本上是以升官为诱惑,其手段或者是自称认识某大领导,或者直接冒充领导。在骗子施展技能的三大“宝地”中,骗官的收益无疑是最大的,一旦得手,往往能财色兼收。

  昨天的一条“骗官新闻”被媒体广为转载。新闻说,一个叫赵锡永的人自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从2010年开始,在湖南娄底,云南昆明、玉溪等地行骗。赵锡永所到之处,既有当地官员聘他为政府顾问,邀他作报告、参加挂牌仪式等活动,还有当地媒体跟踪报道。

  赵锡永在多地官场畅行无阻,与受骗官员合演了许多闹剧,以致惊动国务院研究室,专门发通知请云南省办公厅“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并揭露赵锡永的诈骗行为”。

  这个案例并非孤案。去年媒体报道,39岁男子邹斌勇自称国家发改委的副司长,多年来以此身份结交一些官场及商场上的朋友,不少人把他奉为上宾,不时送钱送礼。实际上,邹斌勇只是在发改委一个部门里做过临时工。这自然让人想到俄国讽刺作家果戈理1836年发表的小说《钦差大臣》。小说描写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正一筹莫展,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一位自身不干净的市长不断贿赂这位年轻人,为了打开在首都升官发财之门,甚至把女儿嫁给他……

  骗官为何会如此容易得逞?这与我们的权力结构有关。当权力是由上面赐予而非下面支撑时,“上头”就拥有巨大的威慑力量。因此当有人自报来自上级某个部门时,下面的人一般是不敢生疑的。他们害怕假如真是上头来人却胆敢怀疑,万一被领导知道了,其结果不言而喻。而且“上头”不轻易往下走,能得到“上头”的光顾是求之不得的,夹道迎接都来不及,哪有心思去怀疑?

  这种权力架构不但使“上头”不容置疑,连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成为“下头”的“香饽饽”。笔者曾亲眼见到一位“机灵人”向某个演出公司打电话,自称是某部长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领导对这个演出挺感兴趣,想买两张票。“机灵人”解释说,演出公司的人一定不敢多问。事实果然如此,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两张一等赠票。

  从表面上看,向掌有实权的地方主要官员行骗,似乎有很大的风险,万一露馅,面临的惩罚很可能与欺骗普通百姓不可比拟。然而骗子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且“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往往拥有比一般人更大的胆量。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常常是最安全的地方”,骗官与骗色的相似之处是,受骗者常碍于面子而不敢声张,只能“哑巴吃黄连”。果然,事实再次证明了“哑巴定律”——赵锡永游骗了那么多官员,迄今尚无人向警方报案,有记者致电有关地方和部门了解情况,后者均不认为接待过赵锡永有什么问题,也不认为遭受了什么损失。受骗者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接受教训,以后如果再有张锡永、李锡永前去“视察”,仍然可能像赵锡永那样被待若上宾。

  与《钦差大臣》中骗子露馅是由于来了真钦差一样,赵锡永的露馅也是因为真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来一纸公函。这一骗案展露了我们权力结构的一大罅隙隙,这个罅隙既能放纵权力,也能游走骗子,令人警醒,发人深思。何龙(广东 编辑)

  (原标题:骗官屡屡得手展露了权力结构的罅隙)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 周强任最高法院长
  • 体育中超-恒大3-0舜天 国安争议红牌1-0武汉
  • 娱乐董洁海口陪王母 潘粤明谈子落泪
  • 财经发改委曾想第三方公布调油价:挨骂压力大
  • 科技起点风波看网络文学崛起:正版化或加快
  • 博客现实版《钦差大臣》幕后还有多少戏
  • 读书成败得失:辛亥革命功臣精英们的局限
  • 教育微博热传大学殡葬专业“最恐怖课程表”
  • 育儿我国手足口疫苗试验成功保护率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