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提要:两会已经结束,“反对票”成为过去。如果引起大会微微波澜的这一幕,能够成为环境保护部门和监督部门自省、反思的镜子,促进他们改进工作,弥补缺陷,尽心尽职,不辱使命,让人民满意、让代表肯定,那倒是个好事情。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西风
一件怪事,见怪不怪:湖南平江县长寿镇2万居民因担心自来水污染,几年来一直购买山泉水饮用。人民日报记者近日赴当地调查了解到,当地多家职能部门长期检测显示该镇水厂水质达标,但居民都不相信,仍坚持购买山泉水。政府环境公信力下降至此,令人寒心、痛心。
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偏执认知,并非常识缺乏,而是长期的信息阻隔和真相缺失形成的“污染联想”,在某个特异事件上的极端爆发。就如黄浦江打捞的数千头死猪事件,一次次水质监测,政府说没受污染,百姓偏偏戏谑说喝“排骨汤”。良性的信息传递遭遇恶性的猜忌阻拦,说群众心态不正固然有一定依据,但显然,政府在消弭公众环境危机感方面作为不大,透明度不够,应担负主要的责任。
国人对环境污染的焦虑和担忧,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民生之痛。这个痛点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触发了代表委员的共鸣。在任命投票中,环保部部长和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人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票和弃权票数,折射出环境命运共同体的特征:同时受害,没有幸存者;共同关切,没有旁观者。
反对票的增加,我们一方面可以把它看作中国民主政治的一面成长镜像,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从中窥知出民意信息,那就是部分代表对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还不够满意,他们用自己手里的“表决器”表达对公共利益的觉悟。这个觉悟之所以突破常规,不仅在于环境污染已经祸及自身,有了切肤之痛,还在于民众的呼声声声在耳,触发了人民代表的履职使命感。
两会已经结束,“反对票”成为过去。如果引起大会微微波澜的这一幕,能够成为环境保护部门和监督部门自省、反思的镜子,促进他们改进工作,弥补缺陷,尽心尽职,不辱使命,让人民满意、让代表肯定,那倒是个好事情。假如你投你的否决票,我念我的“治污经”,一切照旧,那这些个被投反对票的部门,则需要面对更为严厉的质询和罢免了。不然,我们还怎么期待蓝天回来,自来水不脏?
习近平主席在人大闭幕会上的“就职演讲”中承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李克强在他总理任期的第一次记者会上强调: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群众并不满意的增长。
人代会上的“反对票”,其实是最集中、最强烈的人民呼声,是最渴望、最迫切的人民期待。它说明,我们一些地方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诉求,牺牲了环境资源,带来了生态危害。这样的发展模式,该果断抛弃了。对环境保护治理不力,有关部门亏欠了人民信任,引起了群众不满,该引咎自责了。
在环境问题上,公众敏感度极高,容不得一丝拖延,使不得一点伪装。总理说,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这两个“铁”,希望到了地方执行的时候,能够锻造出两把环境保护、治理的利剑,而不是变异为地方粗放发展的“铁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