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已过一周。灾区人民和各级政府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从救灾走向重建。我们相信,雅安的救灾和重建,也将与“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的救灾与重建一起被写进历史。
不过,历史有时会以另一种姿态示人。而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不真实。26日凌晨“21世纪网”的一条消息称:截至25日,雅安三个重灾县公布总共1693.58亿元的灾后经济损失,位于震中的芦山县,上报直接经济损失851.71亿元。这无疑是天文数字。暂且不论这些数字是以什么方式调查和统计的,也不论这些数字是否符合统计学或统计法意义,或者上级政府最终会不会认定,单就这些数字而言,无论如何都经不起推敲。就拿芦山县来说,芦山县现有12万人,2012年的GDP大约21亿元。851亿是21亿的40多倍!这851亿中是怎样构成的?罹难的生命、受伤的个体、损毁的建筑、丢失的财产等,远远不足以填充851亿人民币。如果它还包括土地山川破损的地价,那么851亿人民币就不算是“天文数字”。但显然,这些数据已远超2008年汶川地震受灾数据。汶川地震受灾包括四省一市237个县,其中重灾县41个、极重灾县10个,其总直接经济损失为8452亿元。而此次雅安三县的直接经济损失竟有1693亿元。
我们不想给这样的数字安上“发国难财”的罪名,而是,我们应去追究这些数字是怎样出笼的,以及当地执政者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这让我联想起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和浮夸风。那时,全国2000多个县,县县争着“放卫星”。你说亩产5000斤,我就说亩产10000斤,不说、不制定高指标的就是“白旗”。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坚持了实事求是时,我们就大步前进,而当我们违背了这一思想路线时,我们就遭受挫折。但是,我们今天却遇到了另外一种“浮夸”,对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据的“浮夸”。如果说,大跃进时期高指标浮夸风是对历史和人民不负责,夸大灾情、做大直接经济损失数据,同样是对历史和人民的不负责,尤其是对所有关心支持灾区的人们的不负责。
四川省人民政府昨天发出公告,在今天8时2分,全省人民为地震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芦山地震七天来,救灾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亿万民众和许多团体积极向灾区慷慨解囊。这是中国力量和中国梦的一种真实而具体的表达。在我们向地震罹难者志哀时,在我们向灾区祈福时,希望那些有关灾害损失的数据是真实的。或者说,不要让不真实的数据愚弄公众和媒体。 (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