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朱令案,公布当年记录也难平息

2013年05月09日07:25  环球时报

  北京警方昨天回应朱令中毒案,称接到报案时距案发已经半年,犯罪痕迹物证灭失,现场无监控设施,调查范围达到130多人,但最终无法破案。北京警方对此深表遗憾,亦对朱令家人表达同情。回应同时坚称办案过程未受任何干扰。

  昨天微博上立刻有一些人拒绝接受北京警方的声明,提出一系列细节性追问。看来警方的回应无法平息舆论中的情绪,即使警方继续回应,追问将层出不穷,事情将更加轰轰烈烈。

  这很可能也是官方有时选择“低调处理”的原因,他们可能觉得既然沟通达不到效果,越沟通乱子越大,不如让事情慢慢自行冷却。

  如何看北京警方昨天的声明呢?我们相信,经过不断洗礼,如今面对朱令案这么轰动的公共事件,官方不太可能有人敢于签发一份明知道内容虚假的声明。那样做个人和单位风险都大得无法承受。或许有人不作为,该说话时沉默。但这同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南辕北辙的造假和欺骗是两回事。

  但现在不光政法机构,各官方部门都有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权威和信任度支撑不住来自舆论的质疑。一旦质疑发生,官方可以用来守护信用的资源很少,谣言都能成为有力的炮弹。也就是说,遇到朱令案这样的争议,中国社会已经失去得出高信任度结论的能力。

  这决非北京警方的问题,也决不仅仅是回应朱令案的技术性问题。尽管“官方”是一个个具体部门和机构组成的,有许多彼此不相往来的官员和公职人员,但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官方就是一个整体。北京警方在朱令案上的被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为官方整体信用的缺失埋单。

  朱令案现在已从一个具体案例上升为社会事件,在上述官方信用的背景下,北京警方无论怎么做,都已无法让舆论满意。即使按一些人的要求公布当年的案情调查记录(如果法律允许的话),还会出来无数在细节上的穷追不舍。因为具体质疑的背后是整体的不信任,包括很多与此案毫无关系的社会情绪和不满。

  作为社会事件,它的规律就与具体案件的追问有了不同。当对朱令及其家人的同情与社会事件通常有的复杂性交织在一起时,处理起来就尤其难。

  无论如何,北京警方的这次回应还是慢了些。在互联网舆论如此活跃的今天,有质疑官方就回应当然做不到,但目前的沟通机制还是太弱了。希望官方认真研究回应质疑的门槛和程序,比如考虑让新闻发言人制度真正坐实。

  官方公信力弱是各种基层事件发展成为大型公共事件的根源,加强公信力是官方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的根本之路。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很难,但却是必须踏踏实实、百折不回去做的。

  政府提升公信力的硬条件其实很充足,它们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全面而骄人的成就。但这些成就能与公信力融为一体,需要官方大量日常表现的支持。除了反腐败、抑制特权等,其实公众的每一个质疑也都是一个机会,处理得好和不好就是公信力升降的一个积分。

  官方公信力是整个社会最重要的公共资源之一,它是社会低成本运行的保障。解决这个问题决非官方单方面努力就能实现,它必须有主流社会力量的积极配合。如今这样的配合力非常孱弱,在互联网舆论当中,有时它几乎看不到。

  朱令和她家人的痛苦令人难过,未能实现侦破的朱令中毒案如今已成为整个社会记忆的一块疤。痛感的力量是很强烈的,尽管它未被侦破,我们相信这种力量已经到达它应当到达的深度。▲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北京警方:朱令铊中毒案最终无法侦破
  • 体育曼联正式宣布弗格森赛季末退休 视频
  • 娱乐张艺谋前妻忆离婚细节:巩俐的信把我击垮
  • 财经北京桶装水协会:我们无权下架农夫山泉
  • 科技传4G牌照分批发放:中移动或10月先获牌
  • 博客新白领标准:月薪两万有房有车
  • 读书民国韵事:黄金荣起家败家全在女人
  • 教育教室座位神分区走红 追忆那些年你坐哪儿
  • 育儿丈夫被催起床怒砍怀孕妻子致其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