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甫:领导人的外交作用不可替代

2013年05月29日07:14  环球时报

  张涛甫

  近日李克强总理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及德国的访问,为中国外交新战略版图注入新的内涵,这是中国领导人继习近平3月出访之后,又一次将中国国家形象正面、生动地展示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总理在印度用坦诚和开放征服了印度民众,打破中印外交僵局,扩大了中印合作空间。他的巴基斯坦之行将中巴“铁哥们”的关系进一步加固;德国对中国新总理同样表现出“欧洲杯”般的热情。中国外交的特殊收获离不开领导人的个人贡献,这既是外交舞台的规律,也是中国总理高质量、高水平的发挥。外交舞台的较量是智慧的较量、能力的碰撞。领导人相逢,勇者胜,智者胜,这些在李克强总理此次外交实践中得到彰显。

  领导人外交中,一些细节往往能传递出强大信号。5月20日,正在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印度总统府前广场遭遇这样的一幕。在欢迎仪式后,李克强正与印度总理辛格握手道别,有记者提出要补拍镜头的请求,刚欲离去的李克强停住了脚步,幽默地对要求补拍镜头的印度记者问:与辛格握手照能否上头条?听到肯定的回答,李克强开怀大笑,一边说:“Once again!”,一边面向记者的镜头再次与辛格握手。这一温暖的细节,彰显了李克强总理对记者的尊重和理解,也是中国总理大度和风度的体现。这种现场急中生智的表现,最富有故事性和花絮感,缓解了外交正式场合的严肃和刻板,具有独特的新闻魅力,反而会给政治加分。

  在巴基斯坦,李克强总理通过各种方式一再向媒体记者传达:巴基斯坦是中国人的“铁哥们”。 他用中国的网络语言说明中巴友谊:“中国的网民在网上发明了一个新的网络语言,把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称作‘巴铁’,用中国的俗话说:‘铁哥们儿’;还有一句网上流行的语言让我印象深刻:‘如果你爱中国,也请你爱巴基斯坦’。”这些语言贴地气,充满亲和力,展示出中国领导人的政治传播智慧。

  德国是李克强总理首次出访的最后一站,也是总理此行唯一到访的欧盟国家,显示中德关系在中国与欧盟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到访德国之前,李克强总理在德国《时代》周报发表题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署名文章,为这次访问定了主基调。在贸易摩擦和“双反”调查问题上,李克强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说,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向国际社会发出了错误信号,损人不利己,中方坚决反对。经过这番说服,默克尔公开表态,反对欧盟对中国“双反”,这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谈判争取了主动。这种立竿见影的重大外交成功对大国峰会来说弥足珍贵。对它的促成必须包括“势”的力量,也必须包括关键性角色的临时性强力打造。

  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在内政外交舞台上成功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新形象。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2日至30日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的四国之行,赢得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习近平首航成功,确立了中国外交的新议程,刷新了中国外交起跑线。从国际舆论来看,挑剔的西方媒体也不吝啬赞美之词。两位领导人在出访中,展现了与外国政要、媒体和民众打交道的才能,能用更为形象、贴近的语言,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形象传播到外国公众面前,这也得益于领导人对政治传播规律的深刻理解。两位领导人的成功出访,有力地说明了国家领导人的外交作用不可替代,其外交能力不可替代。▲(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共首次拥有正式党内“立法法”
  • 体育欧冠官方颁奖:拜仁称霸克洛普最佳
  • 娱乐独家:助理否认陈冠希求婚成功 旧闻被揭
  • 财经传房产税确定向增量开刀 杭州或纳入试点
  • 科技雷军和小米的三年:曾做好死一回准备
  • 博客哪些国家给了中国差评 鲁迅是否偷看弟媳
  • 读书常委家属枕上弄权:后院(全)
  • 教育农民工收入超大学毕业生起薪 专家称正常
  • 育儿孕妇当街上演一分钟产女(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