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次生丑闻”暴露舆论监督的局限

2013年07月20日06:19  中国青年报

  当下热点事件中有一种舆论现象值得关注,就是一个地方曝出某个大丑闻后,这个地方常会连续性地曝出多起丑闻,可以称之为“次生丑闻”。比如,某地因一起街头激烈冲突酿成血案,引发举国媒体关注后,也将当地混乱的官场生态暴露于阳光下,媒体跑到其政府官网上找信息时偶然发现,当地政府领导在编制上严重超标。

  血案与“编制超标”本不相关,但血案让当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编制严重超标”的丑闻也被顺带挖了出来,这就叫“次生丑闻”。地震灾难之后会有泥石流之类的“次生灾害”,地方丑闻之后,举国媒体云集关注接力“扒粪”,官场生态被置于舆论监督的放大镜下,很多平常被掩盖和忽略的问题都被“扒”出来,形成一波又一波躺着中枪的“次生丑闻”。

  冤枉吗?如果是真的,当然一点儿都不冤。问题早该被曝光和揭露,可因为监督机制的问题而被遮掩,成为监督缺失下“沉没的问题”,曝出来对公众当然是好事。虽然具有偶然性和意外性,却也是一种舆论监督的突破途径。“次生丑闻”主要有四种暴露的方式。

  第一种是舆论监督“报复性”的曝光。网友不满某个官员或某个部门的所作所为,但在既有体制下又拿那个部门或官员没有办法,便会采取“报复性人肉”的方式去找官员的贪腐问题。比如看这个部门有没有超标,那个官员戴的什么手表。很多地方政府和官员很不争气,根本“经不起监督”。杨达才一被人肉,就查出了经济问题;周久耕一被搜索,就搜出了一堆见不得阳光的破事,从“九五至尊”查出了很多“次生丑闻”。

  第二种是媒体监督“顺带性”的曝光。某地发生一起大的丑闻后,比如城管打死人,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往往会引起举国媒体的集中。一些地方非常封闭,平常基本就是县太爷的“土围子”,缺乏监督阳光的照射,累积了很多社会问题,当然经受不住举国媒体的舆论监督,那些问题都会被顺带着挖了出来。记者到这个地方采访,自然也会“捎带”回很多新闻。

  第三种是地方政府错误的危机公关中引发的连锁丑闻,形成舆论次生灾难。发生丑闻后,地方总想迅速息事宁人和“控负”灭火,但常常是欲速而不达,一蠢再蠢地制造了新的丑闻。典型如当年故宫失窃案,由于故宫方面应对不当,竟由“失窃门”引出了“错字门”、“会所门”、“瞒报门”等十重门。前段时间延安城管踩人事件,当地昏招频出,也形成了“临时工”、“城管大楼”、“伪造道歉”等多重门,出现一连串次生丑闻。

  第四种是顺藤摸瓜式的次生丑闻,案中有案,由一起事件在深入调查后发现有更深的水、更深层次的问题,背后有更大的“老虎”。

  这些次生丑闻往往都带着很大的偶然性,仿佛都是意外中发现的,充满了戏剧性。这暴露了舆论监督的局限,更暴露了常态监督的缺位和无力。一个地方的很多问题,本地媒体无法监督,甚至形成监督的真空,只有当这个地方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时,问题才被异地媒体“顺带”地发现并曝光。当社会问题的曝光基本靠这样的“顺带”和“不小心暴露”,当我们的日常监督机制失效和失灵的时候,社会是非常危险的。

(原标题:“次生丑闻”暴露舆论监督的局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专题:湖南临武城管被曝执法时打死瓜农
  • 体育巴萨宣布比拉诺瓦离任 郑龙租借加盟恒大
  • 娱乐独家:姚晨产后首亮相 曹郁称宝宝大嘴
  • 财经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取消七折下限
  • 科技去年我国宽带排名全球96位
  • 博客柴静:拒绝烧掉巴黎的纳粹将军(图)
  • 读书烈士之谜:邱少云遗体为何被挖出重葬
  • 教育另类毕业照频现 网友叹当年太保守(图)